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72章魏国统一天下还缺火候(一更)(3/4)

王坦之声称无法做主,需要褚蒜子答复。

冉闵明白了,这是褚蒜子的拖延之计。冉闵命射声校尉张艾为主帅,石宁为副,率领射声军以及步军三营、五营共计三万余军队支援蒋干,对司马晞发起反攻。

……

冉明收服唐发财部,魏军海军的实力不降反增,冉明命高适率领唐发财部降军回定海岛修整,整编。而与此同时,他则继续向建康进发。

就在冉明与唐发财在江面上恶战时,褚蒜子果然像慕容恪想象的那样,命令建康五城兵马,出城围歼封雷部。

可是结果却让人非常失望,哪怕明明知道幕府山魏军步兵,只有五六千人马,却在至少五万晋军的围攻之下,不动如山。

一天的时间内,晋军在幕府山下丢下了近四千余具尸体,上万人受伤。可是却只攻破了幕府山魏军的三道防线。

可是幕府山,魏军布置了整整七道防线,如果按照这个架势,晋军要想全歼这些魏军将士,至少要付出两万人马的伤亡。

晋军还想再战,却发现魏军帆影连天,原本水师大胜晋军,返回了。在水军的支援下,魏军更加难以歼灭。无奈之下,褚蒜子只得命令晋军撤退。

次日早朝,褚蒜子神色凝重,不仅是褚蒜子,就连皇帝和文武百官,更无一轻松。

诸官向皇帝太后见礼后,褚蒜子沉声道:“晋国外忧内患,已是千疮百孔,可这近日以来,有仗众位大人的鞠躬尽瘁,这才能保建康安宁。哀家……查众大人所为,均是兢兢业业,虽是动荡时期,却能做好本职之事,实在让哀家欣慰……”

听了褚蒜子的话,众臣明显松了口气。现在战事不顺,兵临城下,勤王之师遥遥无期,他们更害怕在这个时候,褚蒜子排除异已,清除朝堂敌对势力。

看到褚蒜子无意此举,皆欣喜若狂。

褚蒜子道:“朝廷水师失利,无法退敌,如今敌军兵临城下,不知诸位有何妙计退敌?”

“退敌!”想到这个字眼,满朝大臣满脸凄苦之色。虽然在晋朝是北方士族撑军,江南士卒主政。

可惜,因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大量名将、精锐士卒皆消耗在内斗之中。北方士族推出来领军的人物,王羲之空有其名,谢尚也是夸夸其谈,殷浩百无一用,蔡谟眼高手底,其余更加不足一谈。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时候正是桓温发放异彩,风光无限的时刻,可是因为冉明的出现,桓温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褚蒜子道:“既诸卿没有任何策略,哀家倒是想了一个办法。在城中设立招贤馆,但凡有一技之长,如勇健有力,或善长刑名断安或有兴邦安国之策,不论寒庶,不计出身,哀家皆人尽其才……”

其实,褚蒜子也是没有办法。作为以门阀起家的晋朝,他们从来没有取缔士族的心思,可是如今国难思良臣,褚蒜子想让士族子弟力挽狂澜,挽救晋国危机,可惜谢氏已经心生异心,她不敢使用。

王氏都是虚有其表之辈,王谢皆不足为依,褚蒜子只好效仿冉明,从民间取才。

听到褚蒜子的话,这些朝臣内心里非常复杂。有皱眉,有振奋,皱眉是想只怕这朝廷以后都是充斥着泥腿子,振奋的却想。褚蒜子雷厉风行,反而可能会大有作为,说不定可以大兴晋国。

只是目前,他们这些大臣没有办法反驳褚蒜子,真怕反驳褚蒜子,会被褚蒜子拉出去,领军出战。要知道此时和魏军交战,简直和送死没有什么区别。

在这种复杂的心思下,褚蒜子的提议得到了通过。

招贤馆分文武两厅,以将才、帅才、健卒为招募要求,只是文臣方便,则重点突出,以务实为主,分吏治和谋臣。

招贤馆开张,能不能满足褚蒜子的要求,就连褚蒜子也没有底。在这个时候,冉明却悄悄来到了幕府山。

冉明抵达幕府山魏国大营时,就发现魏军的局势非常不妙。封雷虽然打退了晋军五城兵马的围攻,然而自身伤亡却不小。八百多人阵亡,三千多人受伤。六千精锐部队,战斗力折损过半。

冉明正在慰问伤兵时,突然又接到另外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晋军长水军在长江江宁至姑熟段的江面上紧急布置了十三道铁锁。铁锁横江这个战术还是三国后期吴国将领吴彦,看见长江上游有小木头漂下来,估计晋军在上游造船来攻打吴国,所以在长江上铁索横江,以防上游的晋军顺流而下打过来。

也就是说,魏国在这个时候逆流而上的道路已经被封死了,即使冉明不说,魏军将领也知道当时晋朝龙镶将军王濬是采取火烧融化铁锁的办法,一路连克数城。可是冉明并不打算干涉慕容恪的指挥,论行军布阵的本领,冉明这个半路出家的人,怎么可能比得上慕容恪这个自幼领军作战的慕容恪。

冉明的长处并不是领军作战,而是借力打力。他决定混入建康,看看能不能取得破局之机。

冉明冲慕容恪、崔澄、封雷等将领道:“孤此次前来,并未受命节制诸军。以后这仗怎么打,还要依靠慕容将军、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