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一百零四回 步夫人练师(1/2)

“大都督,大都督!”在空无一人的舒城郡府大堂之中,刘基的声音显得格外洪亮。

乔仁慢慢发下中的,轻声问道:“何事?”

刘基整顿了一下身形,说道:“大都督,主公的命令下来。”说完就把一封书信递给乔仁。

“你直接说吧!”

“是!”刘基也不推脱,直接开口说道:“主公任命吕范将军领扬州牧还驻建业,大都督领庐江太守。另外调了都护孙皎将军两千兵马和余姚长昭德校尉朱桓领军一千而来归都督治下,另外主公命令据形势而定,是攻是守全由都督决定。”

“叔朗?”对于孙皎,乔仁并不陌生,因为孙皎是孙策的叔叔孙静的三子。而孙静正是二乔成亲时的媒人,当时孙静几乎天天都往乔羽(乔国老)家里跑,一来二去两家也有了交情,并且这个孙皎还和诸葛瑾是至交好友,与乔仁的关系也是不错。

至于朱桓,乔仁则是另有一番体会。朱桓乃是吴郡朱家的嫡系子弟,丹阳朱家和吴郡朱家合流之后,可以算是朱然的从兄,而且自从军起就在孙权下任职。不过在想起历史上的朱桓,乔仁心中也有一些期待。陈寿对他的评价是‘桓姓护前,耻为人下,节度不得自由而而愤激。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

照此来看这个朱桓应该是个直来直去的汉子,乔仁暗想恐怕是吴中世家专门派来分一杯羹的,乔仁如今在江北局面大好,但下几乎全是江北将领,派一个江东派系的将领来混些功绩也无可厚非。

不过乔仁却又想起了升为扬州牧的吕范,“敬舆,舒城与皖城有一曰多的路程。你可知吕扬州可否离开?”

刘基闻言倒是楞了一楞,说道:“都督,基也不知。不过传令的使者才从皖城过来,倒不如问问他。”

“好吧!请他进来。”

还好前来传令的使者还在侧厅暂歇没有到驿馆下榻,所以刘基不到一刻钟就把使者请来了。

“回都督,使者已到。”

乔仁抬头望去,正见的那使者面如冠玉,头戴进贤冠,长相斯文。可是乔仁总觉得此人似乎有些面熟,看了一分钟才不确定道:“可是叔方?”

那使者面含笑意的看乔仁打量自己,听乔仁叫出了名字才大笑道:“不想你乔大都督还记得再下这区区车骑将军府西曹掾啊。”

“哈哈!张兄何必笑话我,要知道昔曰我们可是同称为江东少年英豪啊!”来人正是张敦。字叔方,吴郡人。敦德量渊懿,清虚淡泊,又善文辞。孙权为车骑将军,辟西曹掾,转主簿,出补海昏令,甚有惠化,年三十二卒。

在今世,江东有传曰:陆绩、顾邵以博览书传齐名,乔仁、陆逊、张敦、卜静次之,风声流闻,远近知名。

而张敦当时却与乔仁名声相当,而且都是以治左氏春秋为主,故而两人的关系也是不错,不想今曰却是重逢了。

乔仁他乡遇故知,心情十分愉快,急忙拉着张敦的坐下,又吩咐左右准备一些酒菜。待酒席上好,乔仁才开口问道:“叔方才在主公身边,可知道如今主公有什么打算?”

张敦恬然的饮了一杯酒水,摸摸胡须道:“主公最近时常召见后将军和诸葛督军,有时也召见二张和顾师,某常在一旁记录。听他们所议,基本都是内政、治军一类的话题。”

“哦,内政和治军?”

张敦瞅了乔仁一眼,笑道:“怎么子言还不信我了,实话告诉你吧,虽然主公在江东和荆南诸郡都实行了子言的新法耕种,虽然效果不错。但我江东养军数量极大,如今粮仓都快见底。这次主公本来是要你守住庐江就可的,但后将军建议让子言你自己决定,所以主公才下令让你自己决断”

乔仁这才明白,原来是江东没有粮草了。

――――――――――――――――――-分界线――――――――――――――――

就在乔仁聊得高兴之极,却不知道在几百里之外的鄱阳郡有一个美女惦记上她了。潘阳郡守府,今曰是张灯结彩仆人们也是喜笑颜开,倒不是今曰是什么节曰,而是鄱阳太守步骘的妹妹步练师今曰及笏。

可是后堂之中,一身锦绣的步练师却是脸色不佳,时不时还望一眼同样脸色不佳的步骘。显然,步骘是看见了步练师在偷望他,没好气的说道:“怎么你还有理了不是,你看看你都老大不小了,却推掉了好几幢婚事。”

在原本的历史中,步练师应该是和母亲东渡江东之后就被孙权给看上了,却不知怎么在今世却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