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39章 开始生产!(2/3)

互联网反击,算是个比较强的防护能力。

看到程序运行成功,代表着整个车间生产线的数据处于绝对安全状态,柳萧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再怎么说,这都是一级文明的科技技术,如果能被现在的科技水平破解,那这个科技含量可就太低了点。

将量子计算机的外形参数先调整好传给外边的塑形车间,而后将零件加工细化,分别传给周围十几条单独的零件生产线。

而后就进入了最重要的地方。

要实现量子计算机,就是要一个能表征量子比特并可扩展的物理系统,这一点柳萧的数据已经写了出来不存在问题。

第二点则是要构造一系列普适的量子门能够完成量子计算,这一点是通过新的编程实现的,柳萧这边的量子编程也早就完成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第三个,则是要用合适的材料或系统来承载量子比特。

传统的硅体材料也可以,但就是运行速度会受到影响,按照柳萧的理解,用超导电路来承载是最好的。

柳萧还记得当初的超高温实验室,为了达到上千万的温度,整个世界都在疯狂的寻找耐热材料,可寻找了好几十年,得到的最好的材料承受的温度也就是百万度,根本达不到千万度这个坎。

最终,科学家灵机一动。

既然没有材料能承受,那干脆就不选材料了,他们直接把目光投向了物理世界,想起了洛伦兹力这个东西,也就是磁场运作。

通过大线圈建造洛伦磁场,而后将磁场密封作为超高温加热管,从而达到超高温加热的目的。

事实上,这个方向却是是正确的,目前的磁场加热,已经突破了上亿度的超高温,这个温度已经和恒星温度没什么区别了。

而放在现实世界,要想承受这样的温度,根本没有材料可以做到。

而物理磁场偏偏就可以成功,让磁场内的空气承受了温度,达到了科学实验的目的。

柳萧现在也是这个想法,想要承载量子计算机的超高速运算性能,无论是任何传输材料都是有上限限制的,而且这个限制对量子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还挺大。

既然找不到特别合适的材料,那不如就用超导电路来代替,超导电路里边的电阻无限接近于0,再加上真空环境,几乎找不到比这个更适合的数据传输中心了。

当然,生产方面肯定是有难度的,不过柳萧这边本来就有全套技术,虽然麻烦一点,但问题并不大。

最后,则是量子逻辑门和量子测量设备的保真度测试。

量子态的计算,和电路计算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同一时间正确的和错误的结果都会在量子计算机内部显现出来,需要用一个量子逻辑门的程序来将其进行判定,将错误结果筛选走,留下剩下的正确数据。

而这一点,对于柳萧来说就更简单了,系统给予的数据中,就有着这么一段程序的代码,只要写出来传输进去也就行了。

“等这个生产出来,笔特币这东西是不是就该没了?”

想到这里,柳萧一阵哂笑。

笔特币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挖矿属性,利用互联网剩余的丰富资源进行某些运算从而产生价值。

但一旦量子计算机生产出来,运算资源必定过剩到一个极其庞大的程度,完全不需要集、合互联网的过剩产能出来做运算了。

因此,这玩意结束是百分百的事情,这也是时代进步的必要性。

柳萧没有犹豫,开始进行一连串的代码传输。

十点多,流水线也全部检修完毕,开始按照柳萧刚刚所传输过去的数据开始进行生产。

不同于之前所做的样子货虚拟盘服务器,真正的虚拟盘服务器和量子计算机,都是极其精密的存在,任何一个小零件都是必要的。

在柳萧的反复强调下,所有人也是打起了百分之两百的精力,紧紧盯着自己手里的事情。

在这一方面,柳萧还是比较放心的。

自家在科研方面和生产方面的严谨,那在国际上都是出了名的牛哔,今天这边还有自己盯着,无论哪个数据出了问题,他都能第一时间纠正过来,出大问题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柳萧,则是手下飞快的写着新的数据程序。

这套程序,可以兼容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模板,也可以兼容java这些开发者程序,但等到后边,这些肯定要慢慢转换为新系统数据操作的。

而这,也将颠覆传统01,10计算的二进制方式,也必然承诺要颠覆整个程序员行业。

数控中心的玻璃都是极度隔音的,外边轰隆隆的机器运转声音柳萧听不见,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