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尿急(2/4)

是住友银行本部的部长啊。

在住友的银行系统里地位本就不低,起码相当于一个支行行长。

再加上住友银行近年来一直在高速扩张。

1980年,该行的资产额在世界大银行中居第十六位。

1983年居第五位。

1985年居第四位。

到1986年10月,住友银行有合并了和平相互银行。

至此,其资产额已超过富士银行,成为日本也是世界第二大商业银行。

这位吉茂部长的地位自然也随着住友银行的资产壮大而水涨船高。

如果放在整个社会来衡量,其地位基本上应该能和一个府知事或者大学校长相提并论,而且只高不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的一个人来主动对自己示好,甚至不顾年龄的差距,当然宁卫民会多心。

说句心里话,从最初的时候,他就已经隐隐有了预感,对方肯定对自己有所求。

再加上现在,对方又和自己产生了如此巧合的尿点,非要并肩同行,他就更确定了这一点。

甚至还能猜出或许是有点不好公开的事儿。

果不其然,等进了厕所,宁卫民就发现自己还真的猜中了个八九不离十。

敢情吉茂这家伙居然是为了儿子,求他来贷点款的。

这事儿说来其实挺有意思。

吉茂膝下有一子两女。

长子前几年大学毕业,因为有老子关照,不但顺利进入了住友银行工作,成为了名符其实的“银二代”,而且被分到了东京的核心三区之一的港区分行信贷部。

但是,吉茂的长子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能力都实属一般,偏偏属于天赋不太够,特别不争气的那一种儿子。

像大学就只勉强考上千叶大学,属于二流大学里的中等。

而且他的运气还不好,赶上了日本财经界发生最大变革的特殊时代。

要知道,原本银行信贷部是位高权重外加清闲舒适的部门,根本不愁客户。

但因为广场协议的签订,日本金融市场全面开放,金融产品变得日益丰富。

这几年银行的生存处境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许多日本的企业都靠其他途径来融资了,大企业则更青睐成本更低的发债方式。

这就让日本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受到了很大冲击。

结果渐渐的,各个支行信贷部在日本央行“日银”制订的窗口指导下,就有了业绩完成的压力。

那不用说,在港区这样精英众多的分行,吉茂长子这个“银二代”自然就成了能力和学业完全被碾压的存在。

永远的倒数第一名不至于,毕竟还有个与之情况差不多的住友银行本部常务次子来垫底儿。

但这两位说白了就是阿大与阿二的关系,反正拖后腿的不是你就是我。

唯一令人宽慰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彼此商量好了,每隔不久这哥俩也知道互相换换位置,倒是免得彼此太难堪。

就这样,虽然看在吉茂的面子上,住友银行港区支行上下都对其子厚待有加。

可工作拿不出亮眼的成绩让吉茂长子的前程成了问题。

哪怕吉茂很懂得暗箱操作,可要是他的儿子始终没有一点亮眼的工作成绩,个人履历太拉胯也很难办。

强行升职终究堵不住悠悠之口,还会让提拔他的人成为有眼无珠的混蛋,成为下属背后议论的笑柄。

甚至退而求其次,直接调离,或是换岗也不行。

因为如果那样,就会在个人职业履历中留下抹不去的污点,反而会给前程造成更大的困难。

于是吉茂部长就发愁了。

这意味着,他不但得给儿子找升职的机会,而且还得包办业绩,甚至必须得做得天衣无缝才行。

别忘了,还有个常务的次子也面临的同样的处境,他必须在保证让人抓不住把柄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才行。

所以没办法,吉茂就只能四处卖老脸,可着自己的人脉给儿子找业绩。

这不,今天来参加庆典就是想借机找找机会替儿子解决问题,起码也得让老朋友加贺申一郎从儿子手里贷个八千万円再说。

至于能在这里见到宁卫民对吉茂来来说就更是一个意外惊喜。

他不仅记得宁卫民从住友借走的三亿円贷款,哪怕年息高达百分之十,也是按月准时缴付的。

而且他还记得宁卫民的坛宫是有共和国官方背景的,就开在银座,庆典很排场。

开业当天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