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孙文台,命不久矣!(1/2)
朝会过后,董卓回到了相国府中,明白过来汉献帝刘协也是自己的义子,同样受“义父系统”影响后,董浊完全放下心来。>
所谓“挟天子以令不臣”若是这个天子暗地里搞一些小动作,虽说影响不了什么,但是还是会非常恶心的。>
就像所谓的“衣带诏”一般。>
“奉先。”>
董卓开口唤起自己的义子吕布。>
“义父,孩儿在。”>
董卓思索片刻,吩咐道:“传令下去,命所有将士严肃军纪,之前对待外族胡人那一套,可不能用在关西百姓身上,若有不从则军法从事。”>
吕布应声道:“是。孩儿领命。”>
董卓摆了摆手,“去吧。”>
吕布闻言立马离开了相国府向其余几位将军传信去了。>
这时一旁的李儒,赞叹道:“相国此举大善。”>
“关西之地,乃是我等安生立命之本。”>
“只要用相国屯田之法将关陇地区经营好。加上凉州、并州铁骑,袁绍等人只不过冢中枯骨而已,掀不起什么大浪来。”>
董卓点了点头,“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不足为虑也。”>
李儒闻言,眼中露出惊奇,心中腹诽道,相国对袁绍颇为了解啊。>
这时只听董卓接着说道:“董某所虑则曹操,曹孟德也。”>
“许邵曾言,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如今乱世将起,曹操定然是心腹大患。”>
李儒皱了皱眉头,“曹孟德?”>
“如今曹孟德兵少将寡,不值一提吧?”>
董卓摇了摇头,现在大部分人都觉得袁绍厉害,却忽略了曹操。>
但是事实证明曹操才是一等一的大才。>
现在曹操应该是在兖州陈留,自己在长安,鞭长莫及啊。>
董卓缓缓开口道:“如今四方战乱,各大世家为求自保,自然会招募乡勇,其余皆不足为虑,曹操散尽家财,其志不小。”>
“而且此人熟读兵法,乱世中用兵之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啊。”>
李儒见董卓如此重视曹操,只得点了点头。>
这时李儒忽然想起一人,开口道:“要说精通用兵之法,孙坚,孙文台之能恐怕还在曹操之上。”>
董卓轻笑一声,“孙文台,江东猛虎也,的确是个人物。”>
“当年董某随张温一起讨伐羌人时,张温不听吾言,孙坚当时也献了一计,可惜周慎也不听其言,这才导致失败。”>
“孙坚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佐军司马,见解与吾大致相同,的确有过人之处。”>
说道这里,董卓笑道:“可惜啊,孙坚命不久矣。”>
李儒闻言,心中一愣,疑惑道:“孙坚命不久矣?!”>
董卓点了点头,忽然换了个话题道:“前些年,董某上表刘景升为荆州刺史,如今荆州已被其治理的井井有条了吧。”>
李儒见董卓转移的话题,只得应道:“刘表?刘景升?”>
董卓又点了点头,笑道:“对,刘景升。”>
“要说这刘表也是个人物啊。”>
“单骑入荆州,只用了一年时间便将荆州内各大世家串联在一起,平定了荆州匪患。”>
李儒沉思片刻,踟蹰道:“主公的意思是孙坚命不久矣与刘景升有关?!”>
董卓笑道:“正是如此。”>
“那孙坚在洛阳拾到传国玉玺,却隐而不报,传国玉玺乃是汉室皇气所在。”“他孙坚何德何能能够据为己有?!”>
“董某可是听说,孙坚承立誓,若藏匿传国玉玺必然受万箭穿心之死。”>
这时只听李儒轻笑道:“万箭穿心?!”>
“在战场中都还真有可能。”>
董卓抬了抬头,戏谑道:“刘景升,何人也?”>
李儒见董浊询问,回答道:“刘表乃是汉室宗亲,鲁恭王之后。”>
董卓呵呵一笑,“孙坚偷藏汉室传国玉玺,其人又在江东。”>
“刘景升乃是汉室宗亲,如今统领荆州,荆州与扬州隔的可不远。”>
“若是刘景升知道了孙权偷藏传国玉玺,就算没有天命,那刘景升也会让孙坚万箭穿心而死。”>
“若是孙坚不死,岂不是人人敢觊觎汉家神器?!”>
李儒一听董卓这么说,瞬间明白过来。>
“主公所言正是!”>
“这孙坚肯定是必死无疑了,孙坚一死,主公又去一大敌。”>
董卓轻叹一声,“孙坚一死,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清闲姜幼妃全文阅读
带球归来:早安我的BOSS老公
第一赘婿(秦立楚清音)
一剑日天
三藏法师
三国之优化系统
幻陵
重生大唐之机器猫
大明权臣
废柴公子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