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71章 反目(2/5)

英挂帅,反正下午没事,你们听了再回去也不迟。”

当初在江南镇,范小刀与小叮当一起听戏,也是穆桂英挂帅,也正因此,他才有机会认识了李红绡,如今坐在雅座,请来的是京城最有名的戏班子,不由感慨时间荏苒、岁月如梭。

同样是穆桂英挂帅,再听心境却不同。

听戏是闲,范小刀也不能忘了正事儿。

范小刀趁机向太子讲述了在江南半年多的经历,说起江南官场与太平公主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还有江南的案子。毕竟,名义上,他还是六扇门的捕快,要听命于太子朱延。

朱延道,“江南铸币局的案子,你办得不错。”

范小刀道,“是太子领导有方。”

朱延笑骂,“少给我戴高帽子,这件事我一点力气都没出。不过,谢芝华一死,断了太平公主那边很大的一笔财源,极大地打击了她们的嚣张气焰,如今他们内部也因为钱的问题,矛盾连连。”

“死了一个谢芝华,也没有那么有用吧。不知新任的转运使又是何人?”

朱延道,“谢芝华死后,太平公主想举荐御史台的薛冰去担任转运使,可是他们内部意见也不统一。”

薛冰?

范小刀对此人有印象,当初百花楼的案子,朝廷让三司会审,其中就有这个都察院御史薛冰,当初,为了整蛊他,还以他名义刊发了一篇《论妖女祸国疏》,给太平公主泼脏水,当时弄得他很是狼狈。

只是后来,去驸马府中偷账本时,他与赵行被薛冰出卖,最后被余人认出来,差点葬身在驸马府中。

本来薛冰是个骑墙派,摇摆不定,经此一事,他彻底投靠了太平公主,又蛰伏了大半年,没想到天上掉馅饼,有机会出江南转运使的缺儿。要知道,当初他整日在驸马府晃悠,为了一个毕节知府的缺,都绞尽脑汁、挤破头皮要进去的人



“这便宜了薛御史。”

朱延冷笑,“薛冰那个东西,又怎么配得上?我暗中使了点力气,把大理寺少卿杜进良给推上去了。再过两日,朝廷就会有消息了。”

江南转运使是正四品,金陵知府也是正四品,比其他知府要高半级,杜进良是从四品,铸币局的案子,他又是钦差大臣,对江南和铸币局一带比较熟悉,于情于理,他机会更大,只是,金陵不同寻常小府州,留都可是在那边,又是鱼米之乡,这可是极好的差事,比一些地方的知府权力都大。

可是,官场生态也更复杂。

能在这种地方磨炼一段时间,有了地方经验,将来回京,妥妥位列九卿。

两人又说了一些京城的局势,最后说起了陛下的寿典,这件事朱延忙得焦头烂额,“有你二人相住,我能省去不少心。”

李红绡见二人在谈正事,旁边又坐了个徐妙子。

她对听戏不感兴趣,觉得有些别扭,于是找了个借口,说要欣赏一下太子府中的美景,便在一个老妈子的带领下,离开了戏台。戏演到一半时,管家来报,说工部侍郎来拜见太子,商议寿典观礼台搭建之事。

范小刀闻言,便起身告辞。

朱延道,“你先听会儿戏,我去去便回。”又对徐妙子道,“你先招呼着小刀,别怠慢了客人。”

整个包厢内,只剩下他和徐妙子。

气氛忽然尴尬起来。

一时间,包厢内,有些静谧。

沉默。

范小刀靠在椅子上,眼睛盯着台上,徐妙子的心思却根本不在戏台上,一双秀眸,始终不离开范小刀。

先前那一股端庄、儒静的气质,忽然不见。

又仿佛成了江南湖畔的那个徐妙子。

范小刀受不了她的目光,于是找话与她闲谈,“京城,可还习惯?”

一听到这句话,徐妙子忍不住落下泪来。

这让范小刀有些不知所措。

徐妙子道,“我一点都不喜欢京城。”

“为什么?”

徐妙子道,“吃不好,睡不好,每日连个说话的知己也没有,也不能出门,整日在家中摆弄花花草草,就像是笼中雀,压抑得喘不过起来!在金陵,我就是我行我素的徐妙子,想干嘛干嘛,想去哪里去哪里,可在这里,我是太子妃,出门都要被限制,每个举动、每句话,都有人告诉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我受够了!”

当年的徐妙子,引领江南时尚圈,她的乐趣,与三五好友,四处游玩,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传奇。

徐妙子又道,“而且,京城还有你!”

“我怎么了?”

徐妙子道,“我恨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