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李治的醒悟(1/2)
隋末大争之世,天下纷争十室九空,百姓流离失所。隋炀帝收粮而不放粮,百姓饥寒交迫,饿死者数不胜数。牛进达的父亲好歹还是县令,但妻子还是被饿死,可见当时之惨。
这样的惨状距今不过四十年。
在场这些朝臣,哪一个没有饿死过亲朋好友。
此刻听闻这种作物亩产居然达到二十石,一个个情难自已嚎啕大哭。
“陛下你为何不早登基几十年啊~我阿娘不会饿死,我阿爷不会饿死,我阿姐将最后一口吃的给我,她生生饿死了啊~”
大匠嚎啕大哭,他不管那时李承乾还没有出生,他只怪陛下晚登基了几十年。
想想隋炀帝干了什么,百姓饿死了他都不放粮。
想想皇帝陛下做了什么!
还不缺粮食呢只是因为担心粮食不够,就扩张领土,就在外建国,就建造钢铁战舰,远洋万里寻找这亩产二十石的作物。
“陛下你为什么不早登基几十年啊~”
大匠的哭嚎说尽了每一个人的心声。有这样的陛下还缺粮食吗?有这样的陛下不但现在不会缺粮食,后世大唐再也不会缺粮食!
这样的皇帝,别说早登基几十年,最好早登基一千年才好。
李承乾抱着老工匠安慰好久,大殿内才没有了哭声。
“这就是我大唐,这就是我盛唐啊哈哈哈~”随着褚遂良张狂的大笑声响起,含元殿内一片癫狂。
“我大唐必将万世长存!”
“巍巍盛唐!”
好不容易等到众人安静下来,大匠这才断断续续讲起这一次远洋的收获。
也算是大家用心,土豆带回来三万多斤,玉米带回来两万多斤,辣椒带回来一千多斤,橡胶树带回来一百多棵。其他各种没见过的植物数不胜数。而这几位年轻的印第安人则是当地部落的人,而且擅长种植,据他们说,他们是商朝移民过去的。这一次跟着过来是见识一下,并且指导种植。
刘仁轨最后才出班讲述这一路上的见闻。
李承乾最后宣布,明日将在麟德殿举行盛大的晚宴,欢迎远洋将士的归来。
李承乾当天就带十几斤辣椒几个土豆回皇宫,亲自动手做了一盘地三鲜,一系列需要用到辣椒的菜肴。辣椒怎么放现教御厨,土豆就算了,现在不舍的吃。
第二天晚宴朝臣们第一次吃到带辣椒的菜肴,这才知道陛下为何心心念念这种东西,原来的美食居然还可以更好吃。
至于辣椒,土豆和玉米的种植,李承乾也不会假手于他人,这些东西他自己都曾亲自动手,种植物也都知道怎么种,但现在只是季节不适合而已。而橡胶树就算了,他是真不知道怎么弄。这些就交给几名印第安人。虽然不懂种植,但他知道种植的范围。越州和儋州,以及东南亚即将成立的国家都可以。
开元十九年,大唐移民基本完成,同时开启东南亚建国。房相之子房遗直房遗爱移民东南亚,李靖次子李得奖移民,王广业次子移民。尤其是王广业,在接到诏书后大笑三声,含笑九泉。
这一次建国甚至于都没有发生战争。在赵节的主持下,三方和当地爪哇国等国家进行友好磋商,爪哇国等顺应时事,彻底并入三国。三方需要付出的代价仅仅是给他们一个伯爵爵位。
西方唐晋国李治也并非易与之辈。在第一次海战时,虽然全歼对手,但自身损失一条战舰的情况下,理智及时调整策略。从以前的大型战舰出击,变成打造上百艘小型战船,小型战船跟随大型战舰一起出击的结合方式。每艘小型战船上都设有三弓弩,当面对拜占庭的战船时,有小型战船先行出击,将对方覆灭,大型战船只是负责载人和运送。策略的及时调整,是唐晋国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拜占庭帝国引以为傲的战船,在黑海全军覆没,唐晋国的战船开始畅行无阻。
海面上取得了完胜,以及唐建国随时随地从大海上攻击拜占庭腹地,让拜占庭评语应付,并且帝国士气遭遇沉重打击。
开元二十年年初,50万原住民组成的大军越过高加索山,从陆路进攻拜占庭,与此同时,海军从海面上沿着黑海沿线对于拜占庭腹地。以及补给线进行骚扰和攻击。但拜占庭必定是帝国,有着强大的底蕴,面对唐晋国的攻击,虽然败多胜少,节节败退,但抵抗的也非常激烈。唐俊国对拜占庭的进攻只能缓慢推进。
唐晋国国都内,李治听着战报皱眉沉思。
经过两年的适应,唐晋国内朝臣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许多有本事的朝臣开始大胆提出自己的办法其中兵部尚书出班奏道:“王上,随着战线向南方的推进,拜占庭的抵抗越来越激烈。臣以为应适时的提高一下士气,派出正规军队,给予拜占庭一次致命的打击。”
神武卫和左骁卫十八万大军不可能持续几年驻扎在唐晋国,李治也负担不起。后来写了一封信与李承乾协商,十八万人里有八万左右愿意加入唐晋国国籍,李治希望兄长能够允许,并且留下他们的装备,当然三弓弩火箭可以不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和表姐同居的日子
木叶至尊系统
群英三国
海贼之青海的美食猎人
最强军医
武侠:开局获得吸功大法
摊牌了,我就是铁匠大宗师
新白蛇问仙
何方妖孽之王爷:妃诚勿扰
武僧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