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三五节 不安分的康居(4K)(2/3)

而突袭,按照大宛的体量,这兵马就不可能超过两万,一旦超过两万,这就不合常理。

而现在这情况,大宛好像要毕其功于一役啊!

这种不合常理的情况,在霍嬗看来,有四种可能。

第一种,大宛国全国上下脑子有泡,包括国主,大臣,将领。

不是脑子有泡,做不出这选择,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据城而守,大汉来到西域以后,可一直表露出攻城的天赋。

其他小城不算,龟兹的延城,那是将士勇猛冲下来的,而乌孙的赤谷,那是突袭下来的。

所以,这才是他们的正确选择。

第二种,大宛国内出现了一个惊才绝艳之才,准备玩一波大的。

但是这可能吗?

这一点都不可能,这双方差距,你得多惊才绝艳啊!

而大宛有这人才吗?

不可能会有的,所以这种情况也是脑子有泡。

不是脑子有泡,大宛国主怎么可能同意。

第三种可能,是来投降的。

这种可能性有,但是不大,他们得罪大汉已经得罪死了,一路上一句话不说,到家门口了,这是准备给大汉一个惊喜?

第四种可能,有外人支持,这六万兵马,不全都是乌孙的,还有别国的,这种可能性是最大的。

霍嬗突然想起一件事,李广利征大宛之时,康居担忧大宛唇亡而齿寒,以为大宛后援。

康居人口上可是跟乌孙差不了多少,六十万的人口,只是兵马少一些,十二万,十三四万左右。

以康居的情况,未必不想跟大汉碰一碰。

但是这对于他们来说说不同啊,大汉距离太远了,一个唇亡齿寒说不通。

谷潍  这么看来,能够让他们动的也就是利益,而什么利益能够比的上三方共分大宛?

他们跟大汉可还谈都没谈呢,会不会就坏在这事上,因为霍嬗还没跟他们谈,所以大宛付出利益,他们动心了?

霍嬗想了半天,还是有点想不通:

“你们觉得,是谁?”

刘据日常不表态,只带耳朵,不带嘴巴,除非霍嬗特意问他。

而平常是张安世开这个口,现在就是霍光了。

“康居。”

“臣觉得也是康居。”

霍嬗点点头,至于为何不说大月氏,因为大月氏和大宛有些渊源,也知道大汉的强大。

他们走的虽然早,大汉还没崛起,但是这些年打的匈奴没脾气。

匈奴的强大他们可是一清二楚,而且印象深刻。

匈奴打的他们逃亡万里,这印象能不深刻吗,虽然过了几十年的好日子,仇恨减轻了一些,但是这历史他们还没忘。

只此一点,当然说不通,真正的原因,他们能从大汉得到的利益,比大宛要大。

简单来说,就是大宛给不起这个价格,就算请也只能请一国。

而大月氏和康居一比,实力更弱,还跟大汉有渊源,而且是个外来户,这怎么选择自不用说。

而且还与大月氏国内的情况有些关系,大月氏的制度,很复杂,那种真正的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几个部落轮流坐大月氏之主,这国内的争斗就激烈的多了。

而且他们的好日子过惯了,支持大汉分些地盘可以,出钱让我抵御大汉不可能,不缺钱。

所以,只能是康居了。

“那现如今这个情况,该怎么办?”

霍嬗没说话,想通以后看向问话的钟干露出一个笑容:

“后勤照旧,将士们休息,一切照旧,这个山必须要翻过去,咱们在这乱猜,不如等过去了我们再看情况。”

说到这儿,霍嬗面色一冷:

“若真是康居敢插手,那本侯不介意再多一个敌人,大宛康居一起打。”

一群人听的提气,嚷嚷着一起灭了大宛,对众将来说,仗自然是越多越好。

但霍嬗心里只想着灭大宛,他不太想再树敌了,仗是永远也打不完的,没啥仇怨,那能和平解决的就和平解决。

所以霍嬗准备过去了再看,若是敌方不攻,存着商谈的心思,那就谈一波,稳住再说,明年再收拾。

不过想让霍嬗出血,那是不可能的,对康居,霍嬗的态度是答应你的利益,跟我去大宛抢就是。

至于跟大宛,没啥好谈的,霍嬗又不是没给过机会。

但若是康居真的敢直接动手,那打就是了,二十万匈奴兵马都不怕,怕你一个康居?

你是大国没错,但也只是西域的大国。

其实按照霍嬗的猜测,与康居,怕是要真动点手了,不过这也好,免得被人轻视。

等众人都走了以后,霍光,张安世,刘据留了下来。

刘据先开口问道:

“子侯,此战你是个什么想法,对康居,打还是不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