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四章 密室毒计(2/3)

户,平日里就是见都见不到太孙的面,现在要是能为太孙做点事情,等他当了皇帝,自己不就有了拥立大功了吗?

自古以来,还有哪个功劳能比得上拥立大功?

于是,钱德龙激动地跪到李景隆跟前,朝他使劲儿磕了几个头,一脸感激地说道:“多谢曹国公栽培,敢问曹国公,太孙殿下有什么事情是需要末将做的,请曹国公尽管吩咐,末将一定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李景隆看着他的那副急于表现立功的傻样,心里不由地窃笑不已,这人啊,永远都克制不了自己的贪心,古人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果然是不错的,只要给人足够的利益,即便是上刀山下油锅的事,也有人愿意去干。

但是,这句话还有下半句,那就是香饵之下,必有死鱼,凡是咬钩的鱼都是那些贪婪的人。

同样的道理,凡是占小便宜吃大亏的人也都是那些贪婪的人,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但是,自古以来也都有人上当,因为有的人永远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贪欲。

人学习历史的唯一收获是无法在历史中得到任何教训。这句话真的是至理名言,看看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全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好大喜功,刚愎自用,

可是自古以来无不亡之朝,这些亡国之君们根本就没有在之前的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他们但凡是肯学一点,说不定就不会亡国了。

李景隆见这位叫钱德龙的千户上了套儿,心里很高兴,脸上也缓和了许多,又喝了一口茶,然后微微笑着说道:“你有这份忠心,太孙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你放心吧,只要你帮本官办成了这件事,你的忠心,本官会替你传达给太孙。

将来,你也就是简在帝心的人了。”

钱德龙听到这话心里更加激动了,干活儿最害怕的是领导不知道,领导要是不知道,那不就是白干吗?

现在,堂堂大明的储君,将来大明的皇帝都知道了自己在为他卖命,这难道还不是干活儿最大的动力吗?

钱德龙心潮澎湃,工作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开什么玩笑,将来的皇帝可都看着咱呢,能不好好干吗?干好了,那可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的,说不定咱将来也能混个什么侯爵公爵的干干,这样的话,那子孙在这大明还不是得横着走了?

于是,钱德龙听完李景隆的这就鼓励他的话,忙又向李景隆磕了几个响头,一脸诚恳地说道:“曹国公,末将多谢你的栽培之恩了。末将这辈子就算是做牛做马也无法报答曹国公了。

有什么吩咐,曹国公尽管说吧,末将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景隆见火候差不多了,也就不再绕弯子,招了招手,示意钱德龙靠近一些,然后才压低声音,一脸凝重地说道:“如今皇上溺爱诸子,将他们分封到各地为王。而这些藩王在地方逐渐坐大,渐渐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他们在地方上胡作非为,鱼肉百姓,已经成了朝廷的大患,昔日西汉有七国之乱,西晋有八王之乱,这都是历史上极为深刻的教训。

当今皇上英明神武,他活着的时候,这些藩王不敢造次,但是一旦他驾鹤西去,那这些藩王会服从新任皇帝的领导吗?

要知道,这些藩王可都是太孙的亲叔叔啊,他们表面上一口一个太孙叫的热乎,其实心里都自恃长辈的身份,不把太孙放在眼里。

本官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将来朝廷肯定是要削藩的,不能再任由这些藩王们胡闹下去了。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力限制藩王扩充自己的实力,以免到时候朝廷削藩的时候多费周折,你明白了吗?”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钱德龙就算是傻子也明白了,李景隆这是要拉拢他对付肃王啊。

实话实说,钱德龙对这个年纪轻轻的肃王还是很佩服的,他刚刚上任不到一年,便发明灌溉利器,改革农业生产方式彻底解决了肃藩的粮食问题。

此外,还发明了鸟铳这种利器,击退了打败了瓦剌大军的进攻,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了青海之变,其手段可以说堪比当今的圣上了。

但是,佩服归佩服,成年人做选择可是从来不从自己的喜好出发,而是从实际的利益出发。

肃王再能干也只是个藩王,地盘就这么一大点,跟整个大明比起来根本不足挂齿。

大明的皇帝才是这个天下的真正主人。

藩王和皇帝谁的腿粗,这是个傻子都会想明白的道理,钱德龙几乎想都没有想,便决定跟着李景隆干。

而且,他也知道,李景隆现在已经把心里最机密的秘密跟他分享了,他要是不肯答应,估计都出不了曹国公府。

于是,钱德龙急忙一脸诚恳地向李景隆表态,道:“曹国公放心。末将知道该怎么做了。藩王再尊贵,那也是皇上的臣子,这自古以来,哪有臣子爬到皇上头上的道理,即便是亲叔叔也不行。

我钱德龙别的没有,对朝廷的一片忠心那是天日可鉴,曹国公需要末将干什么事就请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