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67章 跳井的女人(1/2)

过完年,准确地说是正月十六日这天早上,来自甘肃天水的梅香香娘家人,接走了一家三口。

邵兴旺和赵雨荷把她们送上了开往兰州方向的列车。

上车后,小甜甜从车窗探出头来,对夫妻俩说:“狗子叔,荷花姨,替我照顾好吉祥和黑影。等我长大了,我会回来看它们的,顺便也看看你们。”

邵兴旺说:“一定会的,放心,我们会努力照顾好吉祥和黑影的。”

梅香香也从车窗探出来头来说:“这孩子,不想着回来看看你们,先想着看猫狗。”

赵雨荷说:“这才是孩子。梅姐,你这一走,也不知何时能再见面。”

说着赵雨荷的泪水在眼眶打转。

梅香香从内心深处非常感谢夫妻俩,泪水也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滴溜溜滚落下来。

“再见,荷花,再见,狗子。如果有机会报答两位恩人,我一定还会回来。”梅香香说。

看到大人哭了,小甜甜也哭了,说:“狗子叔,荷花姨,再见!”

“再见!”

“再见!”

火车启动了,渐渐消失在了远方。

……

天气依旧寒冷,夫妻俩没有骑车,沿着野地的方向,抄近路回家。

快到赵家坡的时候,夫妻俩远远看见麦田里有一群人。

他们围在村子的机井沿边,不知在干什么?

走到跟前,夫妻俩才得知,一小媳妇要跳井自杀。

这花家堡子村的媳妇跑到了赵家坡村的机井边,手抓井壁的铁扶梯,哭着喊着叫着,扬言要跳到井里去。

一个小时过去了,只见她还在哭。

邵兴旺不知道她遭受了怎样的委屈,就是不能原谅在井边下跪着的丈夫。

两个村的村长、队长、支书,以及她娘家的哥都来劝她,她都不依不饶。

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从远处传来。

夫妻俩看见这小媳妇的婆婆抱着满月不久的孩子大声喊:“娃都哭了一个早上,饿得没啥吃?”

这媳妇停顿了一下,过了大约三五分钟,自己扒着铁扶梯,“蹬蹬蹬”地上来了。

上来后,一把夺过婆婆怀里的孩子,也不顾众人在场,解开扣子就给孩子喂起奶来。

村长书记摆摆手,招呼众人说:“走走走,往回走,没事啦!”

邵兴旺赵雨荷夫妻俩和围观众人一样,紧绷的心一下子放松了,返回的路上有人边说边笑。

“这男人怎么了?”赵雨荷问一起回村的乡党。

随行一位妇人说:“这小媳妇的丈夫过年时,在村里赌场,一夜之间,把外出打工辛苦一年挣的钱,输了个精光。”

“怪不得,气成这样,要死要活的。”邵兴旺说。

妇人道:“好几个呢?除了花家堡子村,我听说还有张家庄,也有人过年期间,到村里赌场,把一年外出打工挣的钱输光了。”

赵雨荷问:“怎么没人管?”

妇人说:“谁管呢?一进腊月,都忙着准备过年呢,谁管谁呢?”

邵兴旺说:“派出所不管赌博吗?”

妇人道:“派出所也管,这伙人太隐蔽,根本就逮不住。”

夫妻俩走到家门口,碰见从家门口路过的赵雨荷堂姐夫刘大顺。

“大顺哥,你这是去哪儿?”赵雨荷问。

刘大顺看见夫妻俩,笑着说:“我把船卖了,去要剩下的钱。”

“买你船的人也分期付款?”邵兴旺开玩笑说。

“算是,分两次付。”刘大顺说。

“要到了吗?”赵雨荷问。

“说是年前给,年前没给。又说年后给,年后还是没给。”刘大顺无奈地摇摇头。

“买你船的人不讲信用。”赵雨荷说。

“不是不讲信用。你们城里人,不了解乡下人的苦。不管是外出打工的,还是种地种菜养殖户,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刘大顺说。

“到家里坐坐,喝杯茶。”赵雨荷说。

“大顺哥,没事的话,到家里坐坐。”邵兴旺也邀请一下。

三人进到家门,邵兴旺用铁壶熬茶。大秦省泾阳地区产一种“茯砖茶”,属于黑茶一类。

大秦省人到了冬天,喜欢喝这种当地产的茶。

特质茯砖茶,茶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汤尚匀。

邵兴旺熬煮好后,用白色瓷杯倒了一杯,递到刘大顺手上。

“大顺哥,暖暖手。”

刘大顺接过茶杯一看,茶汤红艳透亮,端起茶杯放到鼻子前一闻,香气扑鼻。又放到嘴边泯了一口,味厚不涩,口劲强,直叫:“好茶,好茶。我以前喝的十块钱一包的茶,喝到嘴里有苦味,有土腥味。这茶,满嘴的清香。”

邵兴旺笑着说:“这茶是我当老师的时候,一个学生家长送的。放了七八年了,一直也舍不得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肖恩的奋斗 七零改嫁:糙汉有点莽 重生之嫁纨绔 胭脂扣 我绑架了一个宇宙文明 红楼之清莲 我开棺材铺的日子 重生之异界风云 成神 师姐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