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章 岁末归家(1/2)

狼患既除,刘笙喜不自胜,着令家中杀鸡宰猪,盛宴款待,李洵想了想,推说学业要紧,并不多留,晌午时分即返回,红叶自随他一道。

……

“柳梢冒,绿油油;红衣姐姐,俏丫头;书生公子,呆木头!”

“柳梢冒……”

青葱一点绿,照影两色发。

清溪流水之畔,翠绿满山点辍之中的一抹红,正是红叶在临溪浣衣,而她身旁,还围着几个上蹿下跳,并口中念念有词的顽皮小子们。

“小风,不许胡说!教坏了狗蛋他们,看我还教你读书写字不?”红衣少女停了停手里的活计,抹一把额头,顺手甩下几颗晶莹水珠来,更显得她人娇胜花,美难描摹。闻言,就中那格外显机灵劲的一个调皮孩童忙跳到女孩面前,乖巧做讨饶状,口中直道:“好姐姐,小风再不敢了,你就饶了我这次,千万别不教我读书呀!”

红叶佯作恼怒,别过头去洗衣裳,不搭理于他。男孩本唤狗娃,这僻静之极的大山中,难通音讯,人少文化,山里的娃娃吗,都是随便取个小名就成了的。

红叶来后,用山里人的话说就是:不但不嫌弃他们这些个粗人们,那什么常常施药赠粥的,教授水利、弘扬农桑,还教给孩子们识字……

再加上她俏丽妆容的,久而久之,山里人都把她当做仙女看待。那唤狗娃的小子,自从跟着红叶学了一二文字后,因聪颖慧通,红叶便替他改了新名——林风。

一开始的时候李洵也常来看他们,最近却很少见到了,小娃不知世事杂,只是见了红叶闷闷不乐,也是他的确有些聪灵,随口便编了首打油诗让一众小子跟着念叨,却也不过是个含糊的叨叨罢了,哪里真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在?

红叶自不会跟一众孩子认真较劲,只叮咛几声,唬个教训罢了。

衣裳洗好后,她自归去,小娃们则四散着耍去。

红叶挎着大大的木盆,一转身,行不过两步,撞着一人,看时一阵尴尬,却原来正是李洵。

“公子。”她怯生生地叫了句,猜测着适才孩童打趣的话是否给他听了去。

那李洵受了红叶影响,对这些山野之民也时常给予帮助。但他毕竟自幼受君子、小民之教长大,山野之人多容颜鄙陋,他看了便多有嫌意,不及红叶那般待人亲近。近来更是因着心有挂碍而长时不来了,今次来此,本是一时心血来潮,远远的听了小娃们的言语,想起从刘笙家回来后对少女稍有冷落,颇怀悔意,就有些踯躅不前,待到与红叶正面相对时,他忽地有些心存恍惚起来。

李洵暗暗吃惊,时光当真飞如梭——但见对面那人:双鬟未收自娇嫩,俊颜飞霞俏已生。一身红衣,水上翩跹;相对青影,足底摇曳,宛若烟霞一抹、牡丹一朵,艳丽丽凭空生出!她额前鬓角水珠未干,滴落下来,晶莹明媚,娇俏若芙蓉菡萏,雅洁似带露莲花——少时不察,竟出落得这般俏丽模样,全不似当初伏廊小女娃!李洵一时看得有点痴,忘了移目!

他这厢惊叹,不期然挡了人,红叶娇声请开,那呆子这才神魂归位,红了脸跟在身后,不发一言。红叶则垂着个头,在前引路,暗暗偷笑。

那日后,李洵看红叶较往日更加不同,近身喜、分离惦,琴箫相和妙声赞,诗画相对笑语欢。往日那惬意时光重回,李洵渐渐将那日夜间奇遇慢慢淡忘。

年关近、冬雪降,竹围雅舍有客访。

大考之期日近,家中来人催返。李洵同红叶商量过后,辞别同学故友,收拾书卷归家。路上早有四轮马车相待,他二人坐车前行,一应装箱书卷则由仆役们整车搬运。

约莫行过两三时辰,马车进了荆州城内,几个转弯之后,在一处府门停下。红叶随李洵下车,抬头望去,正对面是三间兽头的大门,门前两个蹲着的大石狮子,好不气派!正门之上还有一块大匾,上书“李府”两个金漆大字。

她紧跟着李洵进了角门,早有一应下人并两顶轻轿候着,登轿又行,穿廊过柱的约莫走了两盏茶时分,轿子在一垂花门前落下,早有人过来扶两人下轿。红叶紧跟在李洵身后,自西边侧门进入内堂。

久别归家,李洵难免步伐急切,红叶及一干下人小碎步快跟着,踏过十字甬道,后又穿堂走厅、转过一扇大理石小插屏后,方到了一溜三间的上房。远远地听了唤道:“大公子回来了!”众嬷嬷丫鬟们拥着两人入内,早有华装丽服者数人候着,就中当先一名穿着雍容的长者,已是喜不自禁,弃了座来迎,李洵忙接着,恭敬唤了声道:“奶奶,孙儿回来了。”

“好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老太太激动得,拉着李洵一叠声地道着好字,老泪浮现,旁边立刻有几位衣着华服男子接过,迎回座位。

李洵恭恭敬敬地请祖母在上坐好,叩头问安后复拉着红叶问父母及一干长辈安。瞧着一室富丽堂皇、珠光宝气的,倒是难以料到到那常年青衣着身的斯文公子,竟是这般大家出身!

李洵的祖辈原只是平民罢了,耕田讨活,偶尔出几个经商之人,做点小买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一品丹仙 不死幽灵 史上第一大主播 九界绝神 退圈后我成了顶流们的金主爸爸 厂妹的秘密 妖娆灵尊 官财 战贩:霸主先兆 [重生]特种兵也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