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3章 音乐人的出路(求首订支持)(1/2)

愚人节过后,娱乐圈发生了一场不小的震动。

虽然《中国风》最终没能创造上线首日即破亿的记录,但是一天时间内,专辑销量突破300万张,累计卖出9000万金额的成绩,依然让整个圈子感到吃惊。

这个成绩,同样远远超出文依依的预计。

知道会火,没想到会这么火!

林雪瑶自元宵节过后,舆论上颇有些受制于人的感觉,充满被动。如今也受此影响,顺利实现了一夜翻身。

而冯骁等人在看到林雪瑶大势已成的情况下,早早就放弃了再针对林雪瑶的计划。如此一来,在无人阻挠的情况下,林雪瑶的热度以一种坐火箭的速度快速攀升着,而她的名气和声誉也随着作品的传播,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好了。

学习林雪瑶,研究林雪瑶,模仿林雪瑶等等诸如此类的视频和文章,也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夜之间全都冒了出来,而且此种现象还愈演愈烈,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

外界的纷纷扰扰毕竟是外行人在那看热闹,对于真正懂行的圈内人,尤其是音乐人来说,从全民陷入林雪瑶热的现象中,他们看到了这背后藏着的更多东西。

网络的兴起确实对实体唱片行业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好多老牌唱片公司在进入新世纪后,无力再支撑公司的正常运转,一个接一个,接二连三地宣布破产。

那段时间简直是华语乐坛最黑暗的时刻,基本每天早上醒来,都能看到或听到又一家老牌唱片公司破产清算的消息。

随着这些老牌公司的退场,一代人的记忆就此成为历史。

无法再出实体唱片,歌手们的路变得越来越不好走,很多找不到活路的音乐人,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被迫转行,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后来综艺选秀节目变得火热之后,一些有实力的老牌歌手们,好歹还能靠着以前的底蕴,去节目里当个导师,赚点通告费。万一参加的节目火了,自然就会有商家找上门来,这些歌手们还能趁机再提高一下自己的收入。

渐渐地,大家在摸索中发现,上综艺好像是来钱最快的。于是,出几首歌,再炒一下热度,等有了名气之后,带着名气频繁上综艺就成了音乐人发现的新的谋生手段。

可惜好景不长,资本发现这里面有利可图之后,流量小生便应运而生。

资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追求的就是短时间内效益最大化。老牌歌手身价高,不好请,而且请来也不好操控,于是他们就搞最纯粹的流量。

今年你是选手,等节目播完,你成名立万了,明年你就是导师。再找几个行业内价格适中的中生代明星们过来撑撑场面,一场收割韭菜的资本盛宴,披着音乐选秀综艺节目的外衣,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了。

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属于歌手们,属于音乐人的那份蛋糕被夺走了,成了流量们嘴里的美味佳肴。

辛辛苦苦好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音乐人一下子又回到了要苦苦寻觅活路的尴尬处境。

在这个时候,林雪瑶的横空出世,让音乐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凭借着美妙的歌喉,高质量的歌曲,借助猫咪音乐这个新兴平台,林雪瑶做到了纯靠卖电子专辑也能赚大钱的事情。

这在以前是从未想过的道路,或者说这被认为是一条已经走到尽头的死路。

各大音乐平台只出钱购买整首歌的版权,至于之后的一切,是亏是赚,都是平台的事情,音乐人并不能够再从中获得什么。

而卖版权很多时候只是一锤子买卖,而且在歌曲卖出去之前,究竟能火到什么程度,没谁能预料。很多时候,即使创作出了传唱度很高的歌曲,音乐人获得的收益也很有限。

在这个过程中,平台扮演的中间商,成为了最大的获利者。

于是,有实力的音乐人,无法靠作品养活自己,只好转去别的行当里扒活儿。

现在林雪瑶的出现,《中国风》的大获成功,让人们忍不住开始思考,音乐人的活路究竟在哪?

以前的想法到底是对是错?

安安静静做音乐的人到底能不能靠音乐养活自己?

此次林雪瑶能获得成功,不得不说,所选的平台也很重要。

猫咪音乐借着这次机会,成功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视野里。

人们在仔细研究之后发现,猫咪音乐虽然是一家刚成立不久的新平台,但是它并没有走前辈们的老路,而是选择了一条不同于此前所有音乐平台的道路。

猫咪音乐并不会出大价钱购买独家版权,有时候它甚至不出钱购买版权,但是它给音乐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作品会火,会大卖,那么你尽可以来我这里上传你的作品,我给你设置三个月的保护期,如果你的作品确实受欢迎,那么这三个月的时间足够你赚钱了。

而且猫咪音乐还选择了大幅让利给音乐人,分成比例上只占两成而已,这笔钱是为了维持平台运行所必须的费用,音乐人也能够理解。关键是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