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49章 谢寄奴(1/2)

“接下来需要我们做什么呢?”

谢宁城紧张兮兮的询问道。

“这几天稍作等待,很快便风云再起的。”

谢令姜站起身来,“酒足饭饱,我需要休息了。”

谢宁城以及众人羡慕的目光里头,谢令姜,上楼了?

这玲珑阁越往上,越是身份高贵的人才能上去,这朴实无华的小兄弟,难不成大有来头?

王知音?

这名字听起来好熟悉,他们纷纷决定回去,告知家人前去打听。

这叫王知音的小郎君,究竟是什么来头?

“谢大郎?”

正坐在那楼梯口的小厮,略有些吃惊的开口。

他所瞧见的这谢令姜的模样分外的眼熟,像是谢家的大郎君,谢寄奴的模样?

只是他所知道的那个谢家的大郎君,早就死在了数年前,大约年纪比这还要大一些。

谢令姜微微合了合眼,然后睁开,眼睛里透着清亮亮的神色。

“是。”

谢令姜自然也明白对方透过自己身上所看到的影子是阿兄,可是阿兄已经故去多年,那样惊才艳艳的阿兄,死在了十二岁。

为什么呢?

谢令姜无法得知永和三年多冬天发生了什么,那样惊才艳艳的阿兄再也无法苏醒过来。

“请上座,此地有包厢,专为贵客所设,里头用具一应俱全,可供郎君在此休息。”

谢令姜伸手便递给对方一块金子。

“此乃这几日休息之资,多余的你便自个留下。”

谢令姜在此地住下了,晚间并无人打扰,躺在这异地的床榻之上,她其实并没有真的睡着。

她默默算着这些年发生的事情,也在自己大概的预测当中吧!

只是阿兄的死对于伯祖父和祖父,乃至阿耶,三叔来说都是一件极为打击之事。

这里面恐怕有什么人执意弄垮陈郡谢氏,针对他们谢家。

谢令姜来到这青州城的第二日,暗卫们才在天亮之时入了青州城,可是一无所获,他们并不敢大张旗鼓的打听,反而只能慢慢搜索,谁能想到谢令姜会在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玲珑阁呢?

谢令姜第二日见到了玲珑阁此地的负责人,对方竟是一名老翁。

“谢郎君!”

那老翁一脸孺慕之思,仿佛看到了救命恩人似的,谢令姜有点儿不适应这目光,这老儿却自顾自开口道:“谢郎君,老翁我曾在成都一带,被蜀国奴役,承蒙当年陈郡谢氏谢大郎君命侍卫救下,而后便跟随大部队北迁,而后在这青州扎下根来!”

在这位老翁的叙述里头,过去的一切都详实无比的展现出来了。

永和三年南康长公主驸马都尉,大将军桓温领命伐蜀,大败李雄遗部李势,灭成汉国,结束了四川长达五十多年的混战。

永和三月,桓温抵达彭模。有人提议应该兵分两路,分头并进,用以削弱成汉军的威势。

当时阿耶谢奕石带着阿兄也在战场。时任辅国将军的桓温延请袁乔担任自己的司马。

袁桥是陈郡袁氏之后,阳夏人,东汉末郎中令袁涣玄孙,东晋国子祭酒袁瑰之子。袁乔长期担任桓温属官和谋士,并参与了晋灭成汉之战,成功消灭成汉,但可惜的是,战后不久即去世。

成汉之战里袁乔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就在桓温打算攻伐成汉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不可能成功,而袁乔则力劝桓温攻蜀,提议以精兵一万,轻军速进,待敌方发现时已经通过了其赖以为守的天险,得以成功。又认为北方后赵见晋军远征,会认为国内会有防备,不会进犯;而且即使进犯,长江沿岸的守军亦足以拒敌,指出被乘虚袭击的担忧其实不足虑。又指昔日诸葛亮以富饶的益州抗衡占据北方的曹魏,而今成汉据长江天险的上游,其实是个隐患,攻克蜀地也是对国家有极大益处的事。桓温也同意其言,进攻时更命袁乔领二千兵作为前锋。

袁乔说:“如今孤军深入万里之外,胜利可以建立大功,败则尽死无遗,应当聚合威势,齐心协力,以争取一战成功。如果兵分两路,则众心不一,万一一方失败,讨伐蜀汉的大事就完了。不如以完整的军队前进,扔掉釜甑一类的炊具,只带三天的军粮,以显示义无返顾的决心,肯定可以取胜。”桓温听从了他的意见。留下参军孙盛,周楚带领瘦弱的士兵守卫轻重装备,桓温亲自统率步兵直接开赴成都。

李福进军攻打彭模,孙盛等人奋力反击,赶跑了他。桓温进军,遇上了李权,三次交战,三次获胜,成汉的军队溃散逃回了成都,镇军将军李位都迎到桓温那里投降。昝坚到了犍为以后,才知道和桓温走的不是一条路,掉头返回,从沙头津渡过长江,等到抵达成都,桓温已经驻扎在成都的十里陌,昝坚的兵众自己就溃散了。

当桓温凯旋而归,途经县境时,但见风和日丽,歌舞升平,一派和平安宁的气氛。这位长年征战沙场的将军感慨万端,一种厌恶战乱、渴望太平的思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我真不想当精神病院院长 幽禁八年,百姓求我造反 夜风武秦青寒 我在末日三国杀 傻女逆天:废材大小姐 重伤车祸,老婆在演唱会表白白月光 隋末之大夏龙雀 穿成了霸总的炮灰前妻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我体内的龙觉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