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 名副其实的愤青求评论)(2/2)

,听曹寅这么一问,吃东西的速度也缓了下来,神情有些黯然,眼里透着一股怒气以及仇恨,他叹了口气之后,将鸡腿放在更前的碗里,用布擦了擦满是油的手,若有所思的说道“唉,其实我是被驱逐出福建的,之所以来到江宁是因为我要上京城告御状的。”

毕冉这时好奇的问道“驱逐?告御状?光地兄是有什么冤屈吗?”

李光地回道“事情是这样的……”随即就陷入回忆之中。

原来于康熙三年就中举,康熙九年就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已经入翰林院的李光地,在现在的康熙十一年的他已经是会试同考官的他,今年五月回乡探亲,也不知道是时间线出现问题,还是原本历史上就出现这么一出。

李光地有个非常亲的同乡兄弟,他回乡探亲的时候发现这个兄弟已经病故,而在他印象中,这兄弟平时身强体壮,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患病身亡,察觉到其中不对劲的他,便到处查探他这个兄弟真正的死因。

经过的一番功夫之后,终于查明,原来靖南王手底下一位参将和他那个兄弟的老婆勾搭上,两个人狼狈为奸居然想办法毒害了自己的兄弟,当时李光地知道真相之后气的浑身发抖,发誓一定要为这个兄弟报仇。

由于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李光地就贸然去泉州府衙门报了官,哪知那知府和毒害自己兄弟的那个参将早已经串通一气,直接将李光地扫地出门,李光地无奈之下便去福建总督那里告状,结果被耿精忠那个参将在半路拦截,并且威胁他“这事情与你无关,最好不要多管闲事,否则你的下场就会和你的兄弟那样。”

本就是福建本地人的李光地自然知道主政福建一省的耿精忠就是个土皇帝,他手下的人当然也是狗仗人势,迫于对方势力之下,李光地只能不甘心的原地返回自己的乡里。

俗话说,好事成双,祸不单行,折腾了好几天的李光地好不容易回到村里,却发现村里的人都愁眉苦脸的找他。

“光地呀,你现在也是在京里做了官,你能不能给咱村做主呀?”村里的村长拉着李光地的手哭诉道。

“村长,究竟发生什么事了?难道村里又出什么大事了?”李光地对那村长问道。

村长哭诉的说着“几天前,村里来了几名官老爷,他们说是要征税,我便好奇的问,说我们村之前不是已经交了税了嘛?为什么又来征税。那官员不由分说的破口大骂,说什么王爷新税收的规则。”

李光地经过一番了解之后,暗暗的心理计算这个所谓的新税法,不算还好,算了之后,一脸不容置信的说道“这个耿精忠是吃人不吐骨头吗?这个税法是要杀鸡取卵呀,税收居然收到八十年以后,真的是荒天下之大谬,这还有没有王法了?”

由于兄弟的死还有耿精忠胡乱征税的做法,李光地实在是忍无可忍,第二天就又急匆匆的赶去福州找耿精忠理论。

可是向他这样的小京官,人家耿精忠自然不会把他放在眼里,刚到福州就被福州知府抓了起来,由于他本身也是朝廷命官,所以耿精忠没有对他严刑拷打,只是将他身上的财物全部清缴,连能证明他身份的官印也拿走。

在古代信息不发达的情况下,没了身份证明就相当于去哪里空口无凭,人家也不会信你,就这样,李光地就被驱逐出福建,被驱逐出生自己养自己的故土。

走投无路之下,李光地只能只身一人一路帮别人写书信,写文章的赚盘缠去京城,希望能去到京城在皇上面前告御状。

说道这里,李光地咬牙切齿,心中郁结不平。而毕冉叹了口气安慰道“光地兄,真是委屈你了,巧了,你可知道我们是谁?”

李光地回答“曹寅兄弟,乃是江宁第一豪门,江宁织造曹玺曹大人的公子,现在也是御前侍卫,这个我知道,至于毕兄弟你,我未曾耳闻。”

毕冉说道“我是皇上钦点的户部郎中,遇到我们你算是遇对人了。”

曹寅听了李光地的事迹后气的拍桌子道“这个耿精忠,真以为他是土皇帝了不成,这件事情我们一定会为你做主的,光地兄。”

李光地愤恨的说道“这个耿精忠,在福建无法无天,简直不将百姓当做人来看。”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