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01章 字典(2/2)

,那该怎么办呢?装一回忠臣孝子,就是最好的手段。

那些称赞景清的也不用脑子想一想,上早朝怀揣利刃行刺,真是要呵呵了。不说阿棣的武力值,满朝文武大臣,还有那么多护卫呢。连荆轲都杀不了秦始皇,你一介文弱书生能行?说破大天去,也不过是投机取巧失败了而已。

在他看来,阿棣进入金陵就处置了大批建文旧臣,正是需要安抚人心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心怀旧主,想要以死报恩寻仇的忠直之士,偏偏干的还是御史这个职业。阿棣就算面子上想要简单装个逼,也得给全天下的文武官员和读书人立个榜样。

可景清没想到的是,阿棣根本就不在乎。他连纪纲这样的人都敢用,还特么会管你忠直不忠直,先说说个人能力怎么样吧。

说到这里,不得不插一句。迷你朱倚重的那些名臣,当真一个个都是儒家典范,标准的文人治国模板。

御史是干什么的,有脑子的都知道,整天靠着捕风捉影排除异己,除了嘴炮啥都不会,却偏偏能成为正一品的衙门。不但升了正一品,还是破了老朱的规矩升级的,这时候咋就不讲祖宗了?

戍边的塞王们又是什么,哪个不是出生入死战功赫赫,关键还都手握重兵,在军中号召力极强,却非要集体给弄死了。

削藩是没错,对国家有着极大的好处。可他们忽悠着迷你朱削藩,真的是为国为民吗?更多的不过是政治斗争,抢夺话语权,以达到文人地位至高无上的目的吧。

要不然为什么终大明一朝,只有于少保一个挽大厦于将倾的文人,最终还被弄死了。其他的文人,除了王守仁平定内乱还算有功,别的就只会裹乱,而且是越乱越开心。

总之一句话,大明亡于小农意识的制度,亡于臭不要脸的文人。

书归正题

拼音这个东西,只要老朱不主动要求,詹闶是绝不会拿出来公用的。就算阿棣上位之后,他也是一样的态度。

行道教想广传天下,的确需要皇帝和贵族的支持,但拼音不在其中。只要科学的种子能深入人心,全天下有的是人愿意学,酸丁腐儒们想学都不教。

《简繁双译字典》的编纂工作,暂时由黎祝先挑担子。神火的建筑也进行得很顺利,基本能保证正式的道观五月中下旬开门。

有了这个基础,詹闶也准备在正式的道观开门后,就启动行道教总坛的建设工程。那块地已经捏在手里一年多了,现在开始做地基和苗木移植培养,等到阿棣上位后正好能大兴土木,也算是迎接新气象。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詹闶还计划购买一批大型木材,例如橡木、杉木、松木等等,以备有一天派上大用场。

这个大用场可不是建设道观,而是造船出海。阿棣靖难的时候麻烦真挺多的,詹闶早就在考虑是不是可以走海陆从长江到金陵城下登陆。就算不能直接一举拿下终极目标,也可以作为奇兵,给靖难加上一层保险。

要知道老朱的政策可是片板不下海,大明根本就没有什么海军,迷你朱和他的那些“智囊”们也绝对想不到。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