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1章 还我公正(1/2)

詹闶说了一大堆,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两个字“灭神”,把之前存在的神全部拆穿。

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詹闶只是把种子种下去,等着它慢慢发芽生长。当它茁壮起来的那天,再看效果。

然而,还不等这粒种子适应土壤,另外一件事就彻底发酵了。

六月是院试的季节,特别是洪武二十九年的六月,比之前两年的院试都要热闹和疯狂。

如无意外,乡试——会试——殿试这一趟科举大车都是每三年发一趟,从八月到来年四月,角逐出这个阶段全国最会作八股文的一小撮人。

洪武二十九年,正好赶上洪武十八年重开科举以来第五次大比的前奏,从县试——府试——院试的小考,再到鱼跃龙门成状元的全国大考,都集中在了十四五个月里面。

有些自命不凡,享誉乡里的读书人,总会选择以打通关的方式证明自己。年长些的盯着从乡试到殿试的三连冠,拿下独中三元的美名。年少的也想拿下从县试到院试的三连冠,先来个“小三元”的美名给自己增加名望。还有一些年纪更大的,常年在童生队伍里浑水摸鱼,每年都会来碰碰运气。

所以这洪武二十九年的六月,整个行省有志于功名的适龄读书人,都集中到了北平城里。

于是就有人发现,很多酒楼里都在是售卖两种东西,一个叫“酸丁”,另一个叫“腐乳”。

侮辱读书人,这还了得?有从边远地区来的读书人,第一时间就不干了,要求酒楼或食肆里取消这两种食品。

有的店里迫于大量读书人的压力,只能选择短期下架。但有些财大气粗的店里,根本不在乎几个读书人的银子,选择坚持自己的原则。

来春铺里可是说了,必须要卖这个,才能搭配着供货各种蘑菇。到了冬天的鲜菜,还有很快就会推出的冬日鲜果,都是这个规矩。

不过北平城怎么说也是行省首府,学政官和布政使衙门的所在地,大多数外地来的读书人都会选择沉默对抗,在院试之前不给自己惹祸。

然后就到了六月十九日,院试放榜的这一天。本省这一批所有的秀才名额确定下来,该拿功名的拿到功名,拿不到的等待下回再考,某些准备参加乡试的也提前来了。

这么多人会聚到一起,力量得到了极大增强,信心也膨胀起来。再加上刚刚得到初级功名的骄傲和荣誉感,以及可能存在的背后撺掇,激奋的群情终于压不住了。

从古到今以及未来,读书人闹事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聚众游行,通过这种在社会上形成极大影响力的方式,迫使官方或者某些人答应一些条件。

这其中自然也不会少了借机生事的,一旦事态稍有扩大,打砸抢就成了必然衍生的项目。

今年,这些读书人依然选择了游行的方式,而且在北平城历史上规模空前,达到了一千多人的级别。

六月二十一日大早上,崇敬坊三条胡同一家早点铺子的伙计牛二收拾好了准备迎接客人。刚打开门把脑袋伸出去,就看见胡同里站满了书生打扮的年轻人。

牛二还以为自家买卖要发了,这么多人出来吃早点,真是好买卖啊。

可还好没等他卸门板,就被突然传来的尖锐呼喊声给吓住了,赶紧缩回去把大门从里面顶死了。

“世道不公……”

后面大片人跟着开始喊:世道不公……

奸邪横行……

奸邪横行……

天理昭昭……

天理昭昭……

牛二见到的这部分只是少数,附近的头条、二条胡同,北平府学区域,灵椿坊一些接待读书人的客栈门外胡同、街道上,都在差不多的时间开始行动。

数百人从各个方向涌到安定门大街汇合,又在了前面路口接上其他区域赶过来的读书人,形成一股千余人的洪流。

经过商量划分后,又再次分开向着北平府衙门和布政使司衙门冲击过去,一路上的呼喊声惊起了不知多少还在熟睡中的百姓。

有些脾气不太好的百姓,被吵醒了就很不痛快,开门出来准备嚷嚷几句。结果发现满街都是人,一个个急赤白脸的,最终还是做了和牛二相同的选择。

北平府衙和布政使司衙门相隔并不远,所以就出现了两拨人同时在两个衙门前闹事,但队伍却没有断开的奇观。

一边是喊着“严惩妖道,还我公正”,一边是喊着“煌煌大明,妖魔当道”,搞得中间的那些人都不知道该顺着哪边发声了。

有时候很难理解这些人是什么心理,大早上的俩衙门都还关着呢,他们就开始招摇呐喊上了,等人家开了门以后不会饿吗?

这个还真就想多了,实话实讲,读书人虽然绝大多数骨头不硬,但二杆子劲儿刚起来的时候还是能抗一抗的。

而且人家怎么会没有准备,队伍中就有人掏出怀中小纸包来,一边吃着馍馍烧饼之类一边喊的,有些还带了水囊,早准备好了。

两大衙门都是有少量武力的,但是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