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50章 埋骨幽州(2/3)

的大晋兵马出城,主动与他们决战。

胡人这是要拿北境各州数十万百姓的性命来换取胜利。

士族是不会在乎庶民性命的,可一旦数量过大,而且关系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也会出手。

如今,幽州的局势已经让他们不得不联合起来想对策的地步了。

北地各州如果失守,胡人铁骑就可以长驱直下,打到洛阳只是时间问题。

“如今朝廷已经无人可用了,此人是老夫唯一能想到的人选,以他在洛平府的表现,就算不能扭转局势,也可拖延足够的时间。”

庙堂之上各个大佬斗的再狠,边疆局势还是可以商议的。

毕竟,这关系到各自的利益。

“既然如此,可商议的余地就会大很多,不如……”

那人沉思片刻,继续道:“不如卫公请两道旨意,视魏平生死而定……”

他把自己的计策说了一遍,其他人面面相觑,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卫瓘沉思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那……魏平如何处置?”

胡佷问出了一句谁也不想提起的话题。

“如若未被李庭岳杀死,押解进京,交廷尉府处理。”

“李庭岳又该如何……?”

胡佷又问。

这句话就有些意味深长了,其中意思已然不言而喻。

“……不管他能不能解决幽州局势,事后,让他埋骨在那里吧!”

卫瓘的语气带着些许犹豫,也许是对李庭岳才华的惋惜。

次日,负责宣旨的官员快马加鞭赶往冯翊郡。

……

冯翊郡,临晋城。

怪异的气氛在全城蔓延,尽管没有了太守,临晋的治安反而比之前还要好。

临晋的城防军和李庭岳的剑戈军虽说看不顺眼,却没有太大的冲突,顶多就是在碰到的时候互相瞪眼。

李庭岳已经告诉城防军的将领,自己的请罪文书已经送往洛阳,他也不用打着平叛的名义和自己打仗。

事实上,城防军的将领确实不愿意和李庭岳打仗。

黑甲黑马的剑戈军给了他极大的压力,如无必要,他不愿意动手。

他同样给太尉府去了文书,想问询如何处置李庭岳。

城防军的将领没有参与屠村灭寨,劫掠女人和孩子的事情,却不表示他不知情。

在临晋城,大部分官员都知道这件事,却畏惧魏平的威严,选择沉默。

比如说如今临晋城政事的主事人钱主簿一样。

他知道魏平所做之事,却是敢怒不敢言,只能沉默应对,宁可逐渐被边缘化也不参与其中。

李庭岳对这种人还是比较钦佩的。

又有原则,又有手段。

既不参与魏平的事情,又能活下来,不是有手段,是什么。

在等待朝廷旨意这几天,太守府进出的人络绎不绝,他们都是失去亲人的人来这里登记的。

除姓名、年龄和居住地址外,连体貌特征和身高体重都有大致的记录。

巴掌厚的册子足足记录了三册。

这还是有有亲人在世的,那些一家老小全被诛杀的大有人在。

李庭岳目光阴冷,在收到三本册子之后,把魏平的同谋参与者全都拉到了太守府门前砍了脑袋。

上至官员,下至仆役,一个也没有放过。

这导致太守府门前的血腥味三天没有散去,青石板的缝隙里爬满了吸食血液的苍蝇。

百姓欢呼,茶馆、酒肆之中开始流传起他的事迹,很多人已经变成李庭岳的忠实拥簇者,容不得别人有半点诋毁。

如今剑戈军走在街上受到的礼遇根本不是城防军能比的。

有人送酒,有人送饭,有人甚至还想为剑戈的光棍们说媒,想要把自家姑娘许配给他们。

对于这种待遇,临晋的城防军只能羡慕嫉妒恨,却说不出什么话。

剑戈军的军纪一向严明,从不骚扰百姓,这就和城防军大不相同。

要知道,为了弄到银钱,城防军的士兵可没少在百姓身上搜刮,也难怪百姓恨他们。

李庭岳就曾说过:“军队对待百姓不用十分好,只要三分就可以,剩下的七分就是不打扰,这样的军队才是合格的。”

这番话是作为律条被写进冯家镇军纪里的。

世上传播消息最快的是谁?

不是官府,而是百姓和商贾。

官府想极力封锁冯翊郡的消息,可百姓和官府却把这个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大晋国土。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的名字,也把“李庭岳”三个字推向了巅峰。

沈池带着家人和同乡离开了。

那天的临晋迎来了立夏后的第一场大雨。

上千人冒雨跪在李庭岳帐前告别,沈池更是泪流满面,以头触地,足足一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