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川整训(二)(2/3)
杀伤和妨碍,则我军可以继续进行野战及打许多孤立的据点。我军无空军,必须充分利用夜间进行战斗(手榴弹、白刃战),必须采用长期手段调动敌人,乘其立足不稳,火力未展开时,予以猛攻。无论是攻防作战,都力争和敌人接近后再交火,进攻战更强调要在夜间进行(特别是有月光的夜晚),并在交火后尽快插入敌军阵地。这样,敌人强大的空炮火力对我军的危害大大减轻,我军步兵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则能在双方近距离的搏斗中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我军的胜利有了重要的保证。”刘建业说道。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研究以弱胜强的问题,强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避敌之长击敌之短。”刘建业着重强调。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那不是要白白的丢给敌人许多要点吗?”有人提问道。
“在战争中要注意保存自身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无。如果我们能够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有效的保存自身的有生力量,那么就是让敌人占据一些要点,那又何妨呢?最终,我们还是能够收复这些要点的,因为我们的有生力量得到了保存,而敌人的有生力量在争夺这些要点的时候,被削弱了。当敌人的有生力量被削弱到一定程度,我们的反击时机也就来到了。”刘建业针对提问做出了回答。
对于运动战,刘建业是极为推崇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贵神速、快速机动这些不正是战争获胜的不二法门吗?不正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所必须遵循的战争原则吗?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做到了!在西方也有另一支军队率先做到了——那就是二战中的德军!
德军的战术原则大家都知道,叫闪击战,一般模式大楷是这样的:先麻痹对手,不让对手知道自己有进攻企图或至少不让对手知道自己的主攻方向;然后在主要进攻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和装甲部队,在空军帮助下一举突破对方防线,然后深远迂回防线背后,切断敌军退路并将其包围,然后其余突击装甲部队继续向敌后方纵深进攻,不给敌方军队喘息的机会。
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有空的时候去对比一下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德军在各自战场上的表现,特别是比较一下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五大战役和德军在法国战役、以及1941年巴巴罗莎战役中的作战意图和作战方式、以及战役的进程。从中你会发现惊人的相似!当时的德军和志愿军均采在战前成功迷惑对手,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在对手防线的薄弱处(德军选择的是英法联军兵力薄弱的阿登森林,志愿军选择的是战斗力差的韩**队防守的联合**右翼防线)一举突破对手的防线,然后利用打开的缺口一部迂回对手防线背后,围歼守军,另一部及后续部队却快速甚至是不顾一切地向对手主力部队后方纵深挺进,赶在敌主力部队之前切断敌主力部队的退路,以完成对敌方主力部队的合围,从而赢得战役的胜利!
我志愿军38军在二次战役中长途奔袭拼命赶往三所里以切断美2军退路那一幕简直和古德里安装甲部队在法国战役中不顾一切长途奔袭英吉利海峡以切断英法远征军退路那一幕如出一辙!唯一的不同是古德里安的奔袭靠的是装甲车,靠的是车轮和履带;而我38军的奔袭靠的是我中**人的精神,靠的是中**人的一双脚!古德里安靠的是飞机大炮,38军靠的是小米加步枪!
二战中的德军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他们被视为现代机械化战争的战争之父,公认他们的闪击战开创了战争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我在这里提醒一下,不要忘了在东方,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靠一双脚也打出了一样的闪击战,一样的大广度大深度远距离的突击作战!
靠机械化装备打机械化战争,打闪击战理所当然;没有机械化装备也能打出以机械化装备为基础的战术要求,打出闪击战,这不是奇迹是什么?而这个奇迹是由英勇智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创造的!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胜法宝就是运动战。
而红军在长征时期的四渡赤水更是运动战的典范。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在毛zd的率领下撤出遵义,向北进发,准备北渡长江。在土城,由于误判敌情,土城之战由“围歼战”打成了“消耗战”,毛zd当机立断,命令红军撤出战斗,迅速调整策略,毅然放弃北渡长江之计划,西渡赤水河。
这时,据守川镇的**很快又从南、北、西面向红军聚集地扎西包围而来。毛zd胸有成竹,突然决定率红军掉头东进,于2月21日二渡赤水,杀回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克遵义城,获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
红军回师贵州打王家烈,这是毛zd“避实击虚”用兵的典型。这样,红军既可避免同强敌孙渡的滇军硬拼,又可以把强大的川军甩在川南地区,使蒋委员长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形同虚设。
蒋委员长于是不得不命令川军三个旅会同黔军向遵义东北进攻,周浑元纵队的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