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烽火(六)(2/4)
己的领袖。自己作为他的亲信将领,一向受其信任和器重,对于这种“知遇之恩”,我无时不铭刻肺腑,惟恐在这最后关头因临阵起义而落下个“卖生求荣”的坏名,所以宁愿死心塌地顽抗到底。
想到这里,他把信放到桌子上,冷冷地说:“信我留下,就恕不作复了。请你回去转告曾军长,他要起义,请他自己考虑;要我和他一路,我不能干!”看来,郑桂庭是铁了心跟定蒋总统了。他把曾军长的信电告了在沈阳的卫俊如。
17日下午,郑桂庭接到沈阳东北“剿总”发来的电令,命令郑桂庭于18日上午率部从第60军防地向外突围,届时将派飞机轰炸掩护。
郑桂庭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心中顿时生起一线求生的希望,立即在中央银行兵团部召开秘密会议,研究突围部署。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不可行,会议没有取得任何效果,也就只好不欢而散。
当天晚上,郑桂庭卧室专线的电话铃突然震响。电话是曾军长打来的。
“郑司令官,我是曾泽s,60军已经决定起义,请郑司令官审时度势,共襄义举。”
郑桂庭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严厉地说:“我是军人,要保持军人气节,不成功便成仁。”
曾军长一听,生气地挂断了电话。
不一会儿,电话又接通了,曾军长对郑桂庭说:“有人同你讲话。”
东野负责敌工工作的刘浩接过话筒,刚说了一句,就被郑桂庭打断了。
“你是谁?”郑桂庭十分警惕地问。
“我是解放军长春前线部队代表刘浩。现在长春的局势你是知道的,我们的政策是,放下武器,可以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希望你考虑,不必再作无益的牺牲。如果坚持反动立场,继续与人民为敌,只能是死路一条。现在惟一的出路就是放下武器,投向人民。”
“既然失败了,除了战死以外,还有什么可说,放下武器是做不到的!”郑桂庭愤愤地答道,态度仍然十分顽固,说完“啪”的一下挂断了电话。
郑桂庭不同于曾军长。他是黄埔军校出身,他对蒋校长的愚忠,他的为人,以及此时他的职衔,都阻止他与曾军长一起走向新生,他不愿选择起义,也不愿选择投诚。
**中央军委毛泽d、周恩l对郑桂庭和仍然留在长春城内的新7军的前途甚为关注。毛泽d曾问周恩l,他这个学生怎么样?周恩l说,他是黄埔一期学生,人老实,在目前情况下有可能争取起义。投诚。毛泽d与周恩l商量对策,认为仍然存在争取他起义的可能性。18日,以周恩l私人名义致电郑桂庭:桂庭兄鉴:欣闻60军曾军长已率部起义,兄亦在考虑中。目前,全国胜负之局已定。远者不论,近一个月,济南、锦州相继解放,二十万大军全部覆没,王,范两位司令先后被俘,吴、曾两位军长相继起义,即足证明人民解放军必将取得全国胜利已无疑义。兄今孤处危城,人心士气久已背离,蒋中正纵数令兄部突围,但已遭解放军重重包围,何能逃脱。曾军长此次举义,已为兄开一为人民立功自赎之门。届此祸福荣辱决于俄顷之际,兄宜回念当年黄埔之革命初衷,毅然重举反帝反封建大旗,率领长春全部守军,宣布反美反蒋、反对gmd反动统治,赞成土地改革,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则我敢保证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必将依照中国gcd的宽大政策,不咎既往,欢迎兄部起义,并照曾军长及其所部同等待遇。时机急迫,顾念旧谊,特电促速下决心。望与我前线萧劲光、萧华两将军进行接洽,不使吴、曾两将军专美于前也。周恩l”
十月八日同时,毛泽d亲自起*了中g中央军委致东北局、林司令员、罗政委、刘参谋长并转第一兵团萧劲光、萧华、陈伯钧的电报,提出:“关于逼迫和争取郑桂庭起义,望今萧(劲光)、萧(华)、陈(伯钧)及各部对长春取威迫政策,堵塞其一切可能的逃路,暂时不攻击他,以促其变化。郑桂庭系黄埔一期生,人老实,在目前情况下有可能争取起义、投诚,这对整个黄埔系的影响当会很大。应派适当人员与郑进行谈判。你们除将恩l致郑桂庭电派人送交外,林及萧两司令亦可写信给他。”
周恩l给郑桂庭的电报,由东北解放军转交新7军副军长史说,史说派一个参谋送去。因兵团司令部还在抵抗,市内秩序大乱,此信并未送到郑桂庭的手里,而那个送信的参谋也没有及时向史说汇报,事情就这样被耽搁了。
根据**中央电令精神,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当即派第一兵团解方参谋长为全权代表,进城与守军新7军谈判,处理有关事宜。
新7军与解放军联络的事,郑桂庭还被蒙在鼓里。当天下午,郑桂庭来到新7军军部,召集师长以上将领开会,督促按照上峰的命令突围。
会上,郑桂庭仍然坚决主张突围,可是各将领都哭丧着脸,闷在那里不说话。暂编第56师师长张炳言手中已没有几个兵了,没有发言权。新编第38师师长陈呜人说,他那个师听副军长的命令。郑洞国目视第7军副军长史说,史说默不作声。郑桂庭急了,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