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抉择(三)(2/5)
中野只剩下第1、2、6纵队共六个旅不足6万人将对付黄威兵团属下的15万军队,无疑压力十分巨大。眼下,歼灭黄焕然的战斗不能迅速结束,而黄威兵团已占领蒙城,离宿县仅70公里,如让其通过中野防线,后果不堪设想。
在淮北小李家总前委作战室,中野刘司令员、邓政委和华野陈司令员召开中原野战军纵队以上干部会议。
邓政委本来就有烟瘾。这些天,他寝食俱废,烟却是一支接着一支,半天就积一缸烟蒂。紧紧拧在一起的眉头,如铁钩相挂,没有松开的时候。刘司令员也不再有往日诙谐的谈笑,经常拿个放大镜在地图前看个不停,一站
就是大半天。本来好走动的陈司令员,这几天更坐不住了,整天低着头,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根据战局的发展,总前委认为在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焕然兵团之后,必须将战役的第二个目标指向黄威兵团。
淮海战役的序幕刚拉开后,黄威兵团来势太凶。黄威严格执行蒋总统“打通徐蚌,会师徐州”的命令,拼命攻击,兼程东进。
但是,无论是坐镇南京的蒋总统,正在上海养病的陈辞修,先是奔丧后又装病的胡连,还是兵团司令黄威本人,都根本没有料到一件事情,那就是黄威兵团的所有行进路线和作战计划,在还没有被他们所清楚知道的时候,就已经被送到了西柏坡,又送到了负责淮海战役指挥的总前委的面前。而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在**统帅部的内部有三个重要的内线人物。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国防部作战厅的郭厅长以外,还有就是身为参谋次长的刘为章和吴虞薰两位高级将领。与华中剿总的白老总关系极为密切的刘为章次长,实际上是长期潜服在**内的地下党员,西北**的胡寿山的参谋盛国辉称其在1930年已加入gcd,任军令部厅长其间,两军的多场战役,包括七十四军进攻山东,徐蚌会战等,刘次长都直接参与计划指挥。而战事中,**的战略意图俱早被对手得悉而陷入被动,可能就是与刘次长泄密有关。吴虞薰1911年与少年好友吴仲禧一道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参加辛亥革命。他在武昌预备军官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前后受业4年,与白健生为同期同学,后至日本深造,学习军事。学成回国任**陆军大学教官,其政治背景属于“桂系”。其多年老友吴仲禧已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成为秘密党员。1948年春夏之间,吴虞薰已经开始提供重要军事情报并协助策反**。淮海战役前夕,其老友吴仲禧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被派往“徐州剿匪总指挥部”服务。吴仲禧到南京后见到吴虞薰,吴虞薰亲笔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学生、“徐州剿总”参谋长李树正,说吴仲禧是他多年的挚友,请李多加关照,给予方便。李树正见了旧日老师吴虞薰的信,对吴仲禧格外客气,亲自带他到总部的机要室看作战地图。吴仲禧暗中把主要部署记录下来。为把情报尽快送出,他托病回南京就医,赶到上海把上述情报向上海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潘汉年作了报告。吴虞薰在地下组织的代号为“密使1号”。
当黄威率领的第12兵团东进淮海战场时,刘司令员立即组织中野部队进行阻击。中野第1纵第20旅在阜阳颖河东岸顽强阻击两天后,稳步后撤。从11月18日起,中野第1、2纵开始了对12兵团的正面阻击。蒙城黄家阻击战算是第一个回合。
这一天,黄威以其中坚第18军第11师等部为前锋,在强大炮火支援下,强渡涡河,向东突击。中野第1、2纵从第一线阵地到第二线阵地,与**反复争夺。这一仗持续了两天两夜,渡河地点黄家一带片瓦无存,浓黑的烟云散发着尸体烧焦的糊味。
第12兵团突破黄家以后,以第14军第85师为前锋,向板桥集发起攻击。昨天,这里还是中野第1纵司令部,司令员杨勇在这里指挥黄家阻击战。而此刻炮火硝烟之中的板桥集,再也寻不到昨日的形迹了。又是一场苦战。黄威动用了飞机、坦克、大炮,能用的重武器都用上了,企图以交战双方都无法想象的强大火力冲开一条血路,却未能如愿。与此同时,华野歼灭黄焕然兵团的战斗还在艰苦地进行,自蚌埠北上的李延年兵团又步步逼近。
11月19日和22日,是第一阶段作战最紧张的时刻,也是毛泽d与总前委五虎将频繁磋商决策先打谁的关键时期。此时,邱、李两兵团正全力东援,而李延年、刘汝明两部正集中于固镇附近,李延年企图攻击解放军侧背,黄焕然所剩兵力不多,但凭坚固守,华东野战军难以同时兼顾,黄威率领的十几万大军已逼近蒙城东西地带。19日10时,毛泽d致电华野并告刘陈邓,指出:“你们集中2、3、7、10、12、冀11、苏11及鲁**八个纵,精心组织一次对邱李之作战,以歼其四五个师为目标,心愿不要太大,你们觉得兵力是否足够。我们觉得最好是使用这样多的兵力,不要增多,以便将谭王五个纵于结束黄焕然后,迅速移至曹村、夹沟地区休整,准备打黄威。刘经扶令黄威火速赶到宿县,他是没有估计到中野1纵在蒙城、宿县间的阻击及2、6纵准备对黄威后尾的打击在内,事实上黄威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