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91章 高兴早了(1/2)

等什么?

当然是等北边更加遭乱,等那万千百姓抢完了地。

此刻是秋天,已收完了粮食。

即便大片土地重新分配又能怎样?

现在就可以产出粮食吗?

还不是要等到明年的秋天!

那么,这一东春夏,那些百姓吃什么?喝什么?

食物不足,不够吃喝。

怎么办呢?

能抢则抢!

而根据眼前这事态来看,那些人,又能去哪里抢呢?

文安?亦或者是……京城?

这两个地方能抢得动吗?

显而易见,是抢不动的!

文安已然严密防守起来,京城,那更不用说。

而当那诸多百姓抢无可抢的时候,会怎么办呢?

也就只能内部消化了!

换而言之,也就是……内乱!

“等着看吧,北边的诸多遭乱事宜……会自己老实下来的!”范旭随口说了一嘴。

朱慈烺又想了许多,仍旧没反应过来。

只要等着……北边就能稳定?

他本是不信的,可看了看眼前这位先生一脸的恳切,也就不好多问。

跟着,他退离后堂,回到自己的房间,简单写了封信,送了出去。

另外一边,京城。

英国公张之极和张世泽一路快马加鞭赶了回来,跟着,偌大京城城门紧闭,防卫起来。

不多时,养心殿内。

崇祯皇帝看了看,低声道:“张爱卿,你以为这事……应该怎么办啊?”

“这……”

张之极犹豫了,一时间也无甚法子。

北边的暴乱,超乎想象。

尤其是固安那边,数万人闹事啊!

据传,那指挥使骆养性险些被暴乱的百姓给踩死。

至于其他城池,也不安生。

总之,北边的局面,几乎到了不可控的地步。

能怎么办?

“陛下,臣以为……应严守京城,以防诸多百姓滋事。”张之极应了一嘴,也是打官腔。

除了守着,还有什么办法呢?

按照这事态下去,用不多久,就会有大批百姓朝着京城这边进发。

到那个时候才是真的麻烦。

要知道,迄今为止,京城的南边,直至河南的开封,已是没几个地方安生了。

这北边的十余城池再出现些许问题,京城可就不是一般的危险了。

“嗯,知道了,退下吧。”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一脸的苦闷。

北边这十余城池的乱动,超出了他的想象。

说不好听些,若如此继续下去,一旦诸多百姓联合起来,都可能会攻打京城。

到那个时候,整个大明都将陷入泥沼困境。

现在呢?

京城这边虽是大概预料到那诸多百姓不安生,却是……无可奈何。

没有对策啊!

没招!

如那固安县,数万人打了起来,朝廷这边若要镇压的话,至少要出动两三万大军。

而今京城这边的兵力已经不多了,为了稳定,尤其是防备北边的敌人,是不可轻举妄动的。

京营大军无法出动,就意味着……只得眼睁睁看着那十余城池的百姓闹事。

“早知如此……”

崇祯皇帝喃喃了一嘴,最终又归为叹息。

早知如此,在那刘宗敏等贼人撤离的时候,朝廷就应该尽力将北边这十余城池收拢且好生治理啊!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报……”

就在此间,大殿外有一名小太监走来,将一封书信呈上。

崇祯皇帝展开来看,当即瞪大眼。

这封信,言语很简单,总结来看,只有一个字——等!

北边这十余城池都快闹的翻天了,太子给出的建议竟然是……等?

这得等到什么时候啊?

崇祯皇帝一脸莫名,很是不可思议。

“只要等着……北边就能太平了?”

崇祯皇帝深深皱眉,许久也想不明白。

对于这建议,他是相当反感的。

可考虑到此建议是太子提的,且可能与那二弟有关……便值得商榷了。

“什么都不做,北边就会自然而然的恢复安稳吗?”他喃喃着,狐疑不已。

也是此间,文安县。

朝堂间也一片不稳,固安、新城等十余城池一片暴乱。

可这文安却是一片静谧。

尤其是随着张之极父子的离开,县衙就更安静了。

夜色渐深,范旭坐在凉亭间,一个人泡着茶,小口喝着。

不多时,左侧的墙体传来动静,而后一道人影缓缓走来。

“抱歉啊,军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