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九章 蜂窝煤大卖(1/2)

在刘文昊看来,宋朝是一个很奇葩的朝代。之前他就知道,因为重文轻武,所以导致了大宋军队普遍疲弱。

但真正接触到这个时代之后他才发现,其实大宋也有强项。

首先来讲,赵家天子的名声,那可不是盖的。就以历朝历代来看,尤其是在如今的老百姓心里,那绝对是比较强。

你看现在大宋对金国割地赔款,甚至大宋境内天灾**不断,但又有多少人说赵家天子的不是呢

然而在大宋当官就没那么幸运了,一旦发生点什么事,特别是赵家天子犯错的时候,那就是他身边臣僚的不对。

有宋一朝,两宋三百多年的时间,据史料记载,大大小小一共发生了四百多次起义。

不过大多数的起义可不是什么想推翻朝廷,最多的都是举着义旗,说什么类似于打土豪劣绅、杀贪官污吏的话。

还有让刘文昊纳闷的是,这么多次的起义,为什么对大宋都没有什么威胁呢

其实,这就像是蚍蜉撼树一样,尽管再多,那些起义基本上都是小规模的,属于水浒中那种官逼民反,都是官府又做了什么让百姓不高兴的事情,逼急了就跳起来咬一口的。

再加上大宋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国策,导致没有那么没有军队镇压起义,所以各地只要聚集了一些百姓、流民甚至匪寇,那么很自然也很容易的就起来了。

最主要的是大宋朝堂对于这种起义采取的不是镇压了事,反而多是招安的办法。因此,这种方法又在无形之间变相的鼓励了百姓占山为王的态势。

北宋末年,吏治**,朝廷对外献币乞和,对内恣意搜刮,百姓苦不堪言。河东情况更甚而且今年还遇到极端天气作祟,灾民难民的增多,让刚刚就任河东、何北宣抚使的李纲头大如斗。

其实李纲心里清楚,现在河东不舒服,女真人也不好过这个时候,李宣抚关注的不仅仅是河东境内的匪患,还有汾河对面的女真人。

在吴青云和徒弟等人一起布局偷龙转凤之际,河东宣抚使司衙门的后宅里,李纲则是一脸愁容。

“相公,您这是怎么了”

曹溪带着几个抱着蜂窝煤的小厮,兴冲冲的来到李纲面前。

此时的李纲正站在案牍前,听到声音便抬眼看了过去。

“幼平啊,这是什么”

曹溪笑了笑,而后让诸多小厮架起来一个炉子,一边弄着一边回应道:“相公,这是李大人送来的新炭”

“新炭”

如今的天气十分寒冷,烧柴都觉得有些奢侈。而对于李岸在崛围山搞的炭井,李纲不是不知道,但那里不是说只有一些石炭渣子吗

“是啊,那李大人管这叫蜂窝煤,说是刘文昊弄出来的新玩意。”

曹溪点了点头,也不管手上乌漆嘛黑,和几个小厮合力架起炉子后,便拿出火折子将引柴点燃,不大一会的功夫,那蜂窝煤就燃烧了起来。

在大宋,唯一不缺钱的就是当官之人。别的不说,就连历史上清正廉明的包公,其实也是一个有钱人。至于富豪不富豪咱们不敢说,但几千万的身家那绝对有

没办法,为什么在大宋人人都想当官呢只是因为大宋官员的福利待遇简直不要太好从太祖皇帝实行的富官养廉政策开始,一直到崖山之战结束,大宋的官员就是富豪的代名词

只是今年和以往不太相同,毕竟刚刚割完地赔完款,朝廷也没有多少余粮。所以李纲也好,其他官员也罢,俸禄都没有发放到位。

屋子里有了火炉子,不大一会就暖和起来。李纲下意识的搓了搓手,随即问道:“这个蜂、窝煤价格如何贵吗”

其实李宣抚最想问的,是想说怎么什么事都有刘文昊的影子呢

曹溪和李纲亦师亦友,形似主仆却是忘年交。听到李纲的问题,看到李纲的模样,这小子立即明白了那老人家的意思。

“相公放心,这种新炭价格很低,据李大人介绍,说这玩意都是石炭渣子做的”

如今在太原,李岸的蜂窝煤已经达到了量产,虽然产量相对不高,但销量却是供不应求。尤其是与其相应的火炉,更让家家户户都来疯抢。

正如曹溪所说,蜂窝煤的价格并不高,甚至和炭柴相比,也高不到哪里去。真正做到了人人买得起,家家都在用的程度。

但二人此时还并不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刘文昊弄出来的,不管那价格还是火炉,都是那小子搞出来的新玩意,李岸现在充其量只是个摆设罢了。

当然,分钱的时候,老油条可不会少分一文钱。

“嗯,这东西确实不错,今冬天寒地冻,有了它,百姓们就不至于挨冻了。”说着话的功夫,李纲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于是又问道:“对了,幼平这是从哪里来可有户部的公文”

曹溪听罢此话,脸上的微笑逐渐褪去,随后摇了摇头。

李纲看到曹溪的表情,顿时感到有些失望,也跟着叹了一口气。

原来河东今年为了抵御金军,导致大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