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 靖康元年(1/2)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这新年佳节之际,大宋终于迎来了改元时代。

然而此时钦宗赵桓的位置做的还不是那么稳当,金人虽然撤了,但很多东西都没有改变。比如宋金两国之间关于和议内容的争端,再比如说太原、中山以及河间的归属问题。

大金国和宋朝的使节一遍又一遍的往返于黄河两岸,但对于和议其中的内容依旧没能达成共识。

本身来讲在去岁十一月间,这事就应该告一段落了,可随着大宋勤王禁军都开赴到了东京,赵桓又开始反悔了。

他这一反悔不要紧,两国之间的矛盾又升级了。幸好今年冬天实在太冷,北方被一片冰川所覆盖,要不然,金国的蛮子们岂能忍下这口气

可即使如此,大金国的使节还是非常强硬。而反观大宋朝堂上的诸公们,则一个个都哑了火。

其实也不能怪他们,怪就怪在出尔反尔的赵桓身上。很多事好说不好听,你钦宗赵桓经常朝令夕改,谁敢轻易的相信呢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使得赵桓接连换了十几个宰执,也没能挽住这颓势。

更可气的还在后头

赵桓的老爹,大宋徽宗皇帝赵佶,虽然退位当了太上皇,但此时还和儿子起了另外的心思。这一下,朝堂上更加的热闹起来。

有道是大年初一头一天,时值举国欢庆之际,可东京汴梁却犹如死寂一般。

没办法,谁让宣和七年这一年的事太多了呢最主要的是大宋朝廷根本就没有钱让大家过个好年

而就在这个时候,宋钦宗又弄出来一个幺蛾子。

俗话说国之将亡必出妖孽,这赵桓绝对就是一个怪胎你说朝廷的禁军都来到东京汴梁,那就别在怕什么了呗。

现在别看宋金武力差距有点大,但大宋以举国之力来应对,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不过现在双方已经达成和议,那就按照和议的内容来吧,可事情却恰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深夜,宏伟的东京皇宫矗立在寒风中。这座经历代帝王苦心经营的大宋中枢从未像此刻一般冷清过。

显谟阁,为元符年间所建,主要是收藏神宗御集,但今日,赵桓却呆在了这里。

深夜寒冷,他却只披一件单衣立于书架前,背负双手,若有所思。一名少年内侍一手执烛,一手护火,立在后头纹丝不动。

不大一会的功夫,就见赵桓吩咐道:“去召耿相吧”

内侍闻听此言,立即应喏,而后便留下了赵桓独自一人。

很快,耿南仲就来到了显谟阁。见到赵桓慌忙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臣耿南仲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希道快快请起”

被官家称呼表字,显示君臣之间的关系,可是臣子莫大的虚荣。

新春佳节,赵桓先是肯定了耿南仲的政绩,又谈了谈最近关于宋金和议之事。但很快,赵桓还是直入主题道:“希道啊,金国此次以萧仲恭使宋,耶律余睹监军,你对这二人有何看法”

或许是早就知道赵桓为什么会如此发问,所以耿南仲的功课做的非常不错。

张口就道:“萧仲恭乃是辽枢密使萧挞不也之孙﹐中书令萧特末之子。早年仕辽﹐曾为宗戚子弟组成的“孩儿班”班使。后历任宫使﹑本班详稳等职”

说到这里,耿南仲看了看赵桓,而后又悄声道:“天祚帝逃亡途中,当时大雪,没有防寒的衣物,萧仲恭便将自已的貂皮衣帽进献。”

“逃跑途中,没有食物,萧仲恭进上炒面和枣,而自己和其他侍卫只有啃冰雪充饥。天祚帝想要休息,萧仲恭即跪下,让天祚帝依靠在他身上和衣而睡。这样一共过了六天,到了天德,君臣始得食”

赵桓缓缓点头,遂问道:“此人忠于大辽,后来为何成为金臣呢”

“后萧仲恭与天祚帝同被金军俘虏﹐金帝吴乞买以仲恭忠于其主,特加礼待。”

耿南仲善于揣测上意,其实说了这么多,他已经明白了赵桓的意思。

如今大金国虽然兵强马壮,但并不是铁桶一块,如果在这个时候,金人的后院着火,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对于余睹姑希道可曾有印象”

这一刻,赵桓越听越开心,耿南仲不愧是自己的近臣,如果朝堂上的主公都如耿希道一样,何愁天下不平呢

一听到余睹姑的名字,耿南仲侃侃而谈道:“官家,那余睹姑原是辽国贵族,但此时已是大金国的元帅右都监,掌握兵权”

“嗯,此二人与金国有灭国之恨,一文一武如若联合在一起,大事岂不成了”

宋钦宗认为此二人都是原辽国贵族,可诱而用之。耿南仲又岂能不知晓赵桓打的什么主意吗

“官家,妙啊”

赵桓的企图就是利用萧仲恭策动降金的辽将余睹姑来反金,如此一来,大宋就可以作壁上观,甚至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辅佐一下余睹姑等人。

在耿南仲看来,这仿佛还真是一条金光大道,以夷制夷,就让他们窝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