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六章 多事之秋(1/2)

在刘文昊宴请那些商人的时候,河东宣抚使司衙门里,曹溪终于在驿站找到了刘文昊的奏章。当然,随行奏章而来的,还有几个成色不太好的玻璃杯。

曹溪小心翼翼的将那两个杯子递交到李纲手中,口里还有些不敢置信的说道:“相公,这刘子明忒是大胆,竟然敢……”

其实曹溪还是误会了,刘文昊哪里是想行贿?只是简简单单的和李纲做一下汇报,虽然现在那小子已经先斩后奏了,可这程序却绝对不能少。

说句心里话,宦海沉浮大半生,李纲也是头一次见到如此精妙的杯子。刚开始,他也以为刘文昊是不是有求于自己,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大可能。

此时,就见李纲摇了摇头,连忙把刘文昊的奏章打了开,看了一会后,便满意的点了点头。

“哈哈,真不愧是他刘子明,这小子的想法还真不错!”

说着话的功夫,他又问向曹溪:“幼平啊,你觉得这两个杯子的价值如何?”

曹溪虽然年岁不大,但自小就在李纲身边,耳渲目染之下,什么宝贝没见过?当下,这小子就给出了自己心里的答案。

“相公,这两个杯子,比那传说中的夜光杯也不遑多让吧!”

不说值多少钱,单讲那传说中的夜光杯也能让人浮想翩翩。开玩笑,盛唐时期的夜光杯,那材质可是和田玉的,所以杯子本身的价格已然是无价之宝。

眼前这两个杯子,即使看成色要比那夜光杯差一些,但这晶莹剔透的样子,价值显然要在那和田玉杯之上!

自从来到河东,李纲还从来没有如此舒心过。看着刘文昊的奏章,嘴角处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笑意。

曹溪有些看不明白,难道宣抚相公这是因为刘文昊“行贿”的杯子,所以才笑颜逐开的吗?可刚想到这里,曹溪还是猛的摇了摇头,毕竟李宣抚根本就不是那种人!

此时李纲或许也察觉到曹溪的异常,于是连忙解释道:“幼平啊,这两个杯子,据刘子明说,价值还不如一只羊……”

“什么?”曹溪不禁瞪圆了眼睛,看向李纲不由得问道:“这怎么可能?他刘子明会不会是在骗相公呢?”

李纲淡淡的笑了一下:“刘子明决然不会做这等傻事,那小子精着呢,说不定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对于刘文昊,曹溪是最看不懂的,别看二人年龄相仿,可那小子一桩桩一件件所做的事,实在是让人看不明白。

还有,让曹溪想不通的是,这么两个精美绝伦的杯子,怎么会那么便宜?价值不如一只羊,也就是说,不用五贯钱就能买两个这样的杯子?

难道刘文昊是傻了还是怎么了?光是这晶莹剔透的材料,那就得值多少银子?何况还要靠工匠来打磨,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然而曹溪刚刚想到这里,他突然发现,那杯子上竟然一点打磨的痕迹都没有!

“相公,怕是那刘子明在说谎吧!”

李纲现在在河东求得是什么?说白了,求得就是一个稳字!宣抚使司衙门干什么的?那是代替天子宣抚地方的!

眼下河东河北都不太平,两河大部分地区已经沦为金土!还有,今年天气异常寒冷,怕是秋收之时又得面临新的问题。所以在这么一个节骨眼上,李纲能不头疼吗?

现在你刘子明“贡”了两个杯子,到底意欲何为?

曹溪的想法就是不想让李纲太过于信任刘文昊,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他刘子明只不过是个凭借蔡京背景初入仕途的雏鸟罢了。

但此时李纲显然已经被刘文昊的奏章所吸引了,就见那老者解释道:“刘子明此时在下着一盘大旗,这小子真是深藏不露啊!”

说着话的功夫,李纲拿起那两个玻璃杯,随后又继续说道:“刘子明是想通过这些小玩意来和金人换取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一听到这话,曹溪也来了兴趣,在接过李纲手中的信件之后,他也跟着点头:“相公,此计真的是绝了!一旦女真人松开这个口风,或者民间有那些逐利的商人,那么咱们的粮食危机也就能过去了!”

是啊,现在别管玻璃杯的价值如何,只要能换取粮食,那还怕什么?再说了,退一万步来讲,现在南方粮食也不多,北方的粮食怕也不足吧。所以此消彼长之下,没了粮草的女真铁骑也就不足为惧了。

两人虽是主仆,但却犹如父子。李纲将刘文昊和张元干的奏章都拿在手中,仔细的看了起来。

可正当这老者沉思下一步的打算之时,曹溪则是在旁又提醒道:“对了相公,今日禁中传来消息,说大金国派来使节,想要和咱们谈谈……”

“谈谈?谈什么?”

李纲微微皱了皱眉,刚才的好心情一下子一扫而光。他可不信女真人有什么好心,能和朝廷谈什么好事。

果不其然,曹溪还是将那事情讲了出来。就见这小子忧心忡忡的说道:“相公,金人的使节是来要钱的!”

可不是么,去年金军兵临城下,迫使朝廷和女真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