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二百九十章 岳家军成(2/2)

皆言岳飞所部最为整肃,所过不扰。若朝廷矜悯远人,特遣岳飞军来,则不惟可除群盗;而既招复叛,如刘榉辈,亦可置之队伍,绳以纪律,使为之用。

这些地方大员之所以异口同声地推荐岳飞,全都是因为岳家军的军纪严明,不扰民,不捣乱当地的社会秩序。

假如换来其他的大将剿匪,诸如刘光世之辈,贼匪是消灭了,但贼去城空,只留下一个烂摊子。让这些地方大员如何能够接受。

岳飞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流芳百世,并不是因为他武功高强,而是因为岳飞爱国爱民的崇高品行。

这些地方大员对岳飞的大力推举,仅仅是个开始。

对于各个地方大员们的心思,南宋朝廷当然清楚,这同样是牵涉到朝廷税赋收入的重要事情。

于是。高宗皇帝顺应民意,下旨让岳飞专门负责清剿各地的土匪,而岳飞的军费由朝廷和江西、广东、湖南三位的漕臣负责。

《鄂国金佗粹编》卷一。高宗宸翰三:朕已亲敕诸路漕臣,应副卿军马钱粮,坐贬岭外之罪。卿当体国,疾速统率精锐人马前去,务要招捕静尽,无使滋蔓,罪有所归。仍具起发日时及沿路所至去处。逐旋以闻

让岳家军去清剿这些贼寇,无疑是用牛刀来杀鸡,派狮子去搏兔。

仅仅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岳飞就就剿平了江南地区的大小土匪,让南宋皇朝境内的治安焕然一新,盗贼静尽。人民开始重新安居乐业。

岳家军的战斗力与这些贼寇相距甚远,剿匪的经过也是无惊无险,完全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可言。

唯一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那些被擒贼寇的处理方法,在军中有一些争议。

有些将领认为盗贼不足以信服,还是杀了的好,以免日后作乱,再行反叛之事;岳飞摇头,随后说道:

“这些人虽然是盗贼,但大多数不是自愿为盗的,是被生活所逼的,杀他们是不好的。更何况皇上的本意是要赦免这些盗贼的,我们现在将他们全部杀掉。又怎么能够成全皇上的美德呢?”

众位将领听了,除了赞赏元帅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最后。岳家军的做法是把匪首送当地官府处理,有武艺的就编入岳家军中,其他的让他们归隐田园,从事农业生产。

岳飞慈悲为怀,让那些被俘的贼寇们喜出望外,尤其是虔、吉两州的土寇,绝大部分都是本地人;被岳飞大军擒获,原以为必死无疑,最后却得以逃过一劫。

结果是,在原先那些匪盗出没的地方,不单是普通老百姓感激岳飞,连那些贼寇的亲属也感激岳飞。

他们就跟当初宜兴县的老百姓一样,在屋内供奉着岳飞的画像,日夜拜祭,以报答岳飞放生之恩。

《鄂国金佗续编》卷二八:故湖之南,江之西,比屋绘象,事王如生。遇讳日,则裒金饭僧于梵舍,以为常。虽更权臣之祸,亦不变。

岳飞剿匪成功了,在升官之余还得到了一份殊荣---高宗皇帝终于正式召见了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

很显然,皇帝对于这次的召见也相当的重视。

首先在岳飞出发前,一份皇家礼物经长途送到:是一套金蕉酒器。

东西虽小,但内涵丰富,因为同样的礼物也给了韩世忠一套。

接见时,皇帝亲切而且随和,回忆往夕中他像朋友一样规劝岳飞不要喝酒了,会伤身误事的,尤其是酒桌上一拳把同事打得昏迷不醒,这实在是不利于团结。岳飞保证从此后滴酒不沾。

高宗赐给了岳飞一大堆的好东西,如衣甲、马铠、弓箭、金线战袍、金带、手刀、银缠枪、海皮鞍等等。依惯例,这些东西减半后也赐给了岳云一份。

除此之外,还有一面旗帜,上面绣着四个大字——“精忠岳飞。”

几天之后,接见的最大好处降临。这是惯例,真正的升官会在皇帝接见之后颁布,之前的只是一步小台阶,算是盛宴开始前的冷盘而已。

岳飞被升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驻军江州。

兵力除了岳飞已有的部队之外,江州傅选的部队、江西安抚使所辖各路军马、江北舒蕲两州的驻军全部划归岳飞辖下。

岳飞的防区,与驻扎在长江沿岸上游区域的王燮,下游的韩世忠、刘光世并列,形成了四大重镇。

从这时候开始,岳家军正式以自己的番号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ps:

谢谢zhuxyhh01大大、黎家大少爷大大、靓女007大大、唐深深大大的打赏和框孔大大的评价票。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