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二百九十一章 一场暗杀引发的战争(2/2)

北虏之寇攘,内有杨么之窃发,俱为大患,上轸宸襟。然以臣观之,杨么虽近为腹心之忧,其实外假李成,以为唇齿之援。今日之计,正当进兵襄阳,先取六郡,李成不就絷缚,则亦丧师远逃。于是加兵湖湘,以殄群盗,要不为难。而况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中原,此为基本。臣今已厉兵饬士,惟俟报可。指期北向。伏乞睿断,速赐施行,庶几上流早见平定。中兴之功次第而致,不胜天下之幸。”

对于岳飞的意见。高宗皇帝和群臣们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枢密使朱胜非的意见是:“襄阳上流,襟带吴、蜀。我若得之,则进可以蹙贼,退可以保境。今陷于寇,所当先取。”

高宗皇帝也明白,襄汉的得失已关系到自己小朝廷的安危存亡,于是他提议:“今便可议。就委岳飞如何?”

对于皇帝的意见,刚刚从江南西路调任政府参知政事的赵鼎附和道:“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

就这样,经过一番讨论。高宗君臣决定由岳飞出师襄汉,刘光世派兵增援,王燮负责箝制洞庭湖的杨么水军。

朝廷的这个安排,基本上是接纳了岳飞奏疏中的全盘计划,把收复襄、邓州诸郡的任务也完全交付给岳飞。

这种情况。让岳飞感到由衷的高兴。

自从岳飞束发从军以来,打败金兵收复失地迎回二帝,就是他最终的理想;他曾经无数次以公文的方式向小皇帝陈述这个理想,现在看来朝廷终于重视了,开始行动。并且由他来当先锋。

大批的军械、物资、粮饷逐渐向岳飞的驻地集结。

为了运输和筹集的顺畅,宋廷派专人负责这一切;在出兵之前,甚至考虑到对地理环境的熟悉,还给岳飞加派了几员战将---董先、李道等等。他们在之前是李横的部下,曾经在江北与伪齐多次征战。

这般特殊的安排,这种超规格的待遇都是前所未有的,足以证明南宋小朝廷对此次出征的重视程度。

岳家军的军营里,人声鼎沸、热火朝天。

经过了多年的等待,岳飞终于能独当一面,为国杀敌了。

就在岳飞磨拳檫掌,热血沸腾的时候,朝廷送来了一份密函,这些密函可不是尚书省的那些普通公函,而是高宗皇帝的密诏。

在这封密旨里,高宗皇帝把这次北伐的原因和目标进行详细解释。

高宗皇帝首先告诉岳飞为什么选在四五月期间出征:那是因为到了秋天,麦收过后军粮充足,伪齐会大举进攻,那时襄阳等六郡在敌方控制下,南宋非常被动。与其那时狼狈,不如这时先下手为强。

至于北伐的目标,小皇帝解释,这回一定要夺回襄阳府、唐州、邓州、随州、郢州、信阳军这六郡的土地。在战斗中如果伪齐军队抵抗,那么岳飞可以随意攻击。可是一但敌方逃出六郡区域之外,岳飞不得追赶。

小皇帝还着重说明,在北伐的前后过程中,严禁宣讲和传播收复开封、进抵幽燕等的敏感词,以免让金国误会惊疑。

为了避免岳飞没有领会自己的意思,高宗皇帝又送来另外一份密旨,一再向岳飞强调,只准收服襄阳六郡,不准过界杀敌。

《金佗稡编》卷一。高宗手诏:今朝廷从卿所请,已降画一,令卿收复襄阳数郡。惟是服者舍之,拒者伐之,追奔之际,慎无出李横所守旧界,却致引惹,有误大计。虽立奇功,必加尔罚,务在遵禀号令而已。

好一句“虽立奇功,必加尔罚”。

这八个字对于军人是何等的郁闷。未战先自缚手脚,真是岂有此理!

从这两封密旨分析,其中的潜台词很清楚:高宗皇帝只想收复襄阳等六郡,保得江南平安,却不想和刘豫乃至金国翻脸死拼。

换句话说,高宗皇帝要保留住和谈的余地。

绍兴四年四月乙酉,岳家军在自鄂州陆续渡江,旌旗直指郢州。

岳飞在江心对幕僚们慷慨发誓说:“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ps:

谢谢zhuxyhh01大大、大寒尖大大、被爱的小徐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