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三百一十二章 秦桧的宦海浮沉 一(2/2)

秦桧甚至他范宗尹本人呢,一样是突然提拔上来的,骤然间高居大位!

难道都要一一打回原形吗?!

不清楚范宗尹这个提议的目的何在,但是有一点是很清楚的,他的提议得罪了太多的人,没有谁敢跟他站在一起。

在这样的世道里,几乎每个人都有些或多或少的不干净。

并且最让人难堪的是,他把宋徽宗押到了被告席上。“滥赏”都是赵佶赏的,接受的人有罪,难道发放的人就没关系?

这是变相在逼着高宗皇帝给他在北国受苦受难的老爹再按上一个罪名。

结果是,高宗皇帝恼了,整个官场怒了。范宗尹被赶了下台。

范宗尹灰溜溜地走了,他的亲密小弟秦桧不但没有受到任何的牵连,甚至还在这件事里得到了巨大的利益。

他先是紧跟着大领导走,为范宗尹摇旗呐喊;之后眼见风头不对。迅速躲到一边。划清界线;再之后他随从民意反戈一击,成了打压范宗尹最出力的人。

《宋史列传范宗尹》第一百二十一:时明堂覃恩。宗尹请举行讨论之事,上手札云:朕不欲归过君父,敛怨士大夫。。始,宗尹建此议。秦桧力赞之,及见上意坚,反挤宗尹。上亦恶其与辛道宗兄弟往来,遂罢。

最出力的人自然想要得到最大的彩头,范宗尹腾空出来的首相位置,怎么看都可能由秦副宰相顺位递补。

秦桧热切地盼望着,朝廷中人也见怪不怪。

这几年里高宗的宰相走马灯一样的轮换。很多不被看好的人突然就升了上去,那么为什么秦桧就不行了呢?

更何况,秦桧的资历和声望一点都不比前几任差。

可是高宗皇帝却仿佛嗅出了点什么。

这个年青人不像从前了,经历过三番四次的生死危机之后。他的生存能力在进化了,再没有谁能从他这儿轻易得到信任。

高宗皇帝很清醒地记得,当初为什么让秦桧当的副宰相。

是因为范宗尹的保荐,说这个人有渠道和金国的皇室联系,能够带来和平。

但是,通过这个人向大金国发出的信件一直都没有任何的回音。光是这一点,就让高宗皇帝握紧了相印,不能交出去。

旧债未清,新债免提,这应该是高宗皇帝内心的真实想法。

于是乎,高宗皇帝又找来了吕颐浩,让他重新当宰相,而秦桧还是当副手。

宰相的梦碎了,秦桧恨得咬牙切齿,绞尽脑汁在寻思如何才能架空吕颐浩,由自己来掌握朝廷的实权。

秦桧果然是秦桧,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来。

他在早朝时向高宗皇帝提出,要吕颐浩以宰相的身份,同时兼管枢密院。

枢密院是军事单位,也就是说,秦桧提议吕颐浩行政和军事一起抓。

秦桧的说法是,他希望吕颐浩成为宋朝有史以来最强势的宰相,去前线独揽军事大权,全权负责宋朝的安危;而他自己呢,窝在后方小朝廷里,每天处理数不胜数、烦不胜烦、没完没了的小事务,为吕首相当好后勤。

此建议一出,朝野尽皆欢悦。

秦副相真是太贤惠、太善良、太体贴了。这样的分工,明明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官家版本。把自己降低到这种程度,着实难能可贵!

高宗皇帝也很欣慰。

他的宰相换了十多个了,哪怕关系最好的黄潜善、汪伯彦都没处到这份儿上。这个秦桧,果真是为公忘私,多么实诚的办事人!

为此,高宗皇帝还特地给吕颐浩和秦桧两人颁了一道口谕。

《宋史列传吕颐浩》第一百二十一:高宗谕颐浩、秦桧曰:颐浩治军旋,桧理庶务,如种、蠡分职可也。

高宗皇帝的这个比喻恰到好处:文种和范蠡这两人辅佐越王勾践,复仇夺地称霸中原的故事,和此刻宋朝的处境、理想相当的契合。

最高兴的还是重新当上执宰的吕颐浩。

这位宰相大人是雷厉风行,敢想敢当的牛人。他敢和造反的御营卫士对峙,随时拔出刀子互砍;他陪着小皇帝坐船逃亡只当做旅游;他直切苗傅等为叛逆;他敢上阵杀敌与金兵吹胡子瞪眼

总之,吕颐浩大人要干的是去前线和军人呆在一起,保家卫国、定策安邦。而不是整天坐在屋子里处理杂务。

秦桧的这个提议可谓正中吕颐浩的下怀。

如此看来,莫非秦桧转性了?

当然不是,秦桧的后招已经在蓄势待发。

ps:

谢谢靓女007大大、0拈香一朵0大大的打赏,伴奏201314的月票、横断江山大大的评价票支持。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