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三百三十五章 双输的协定〔四〕(2/2)

更甚的是,岳飞说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任何皇帝和当官的都无法去面对和接受的结果---后世的讥笑和非议。

“恐贻后世讥议”,这肯定是朝堂上最厉害最恶毒的骂人说话,没有之一。

对于岳飞这样的一种态度,谁能够接受得了呢?

人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哪怕别人的意见再正确,也务必请以礼貌、绅士、隐晦、以退为进的方式来告诉我。

不然的话,只能视之为故意挑衅!

普通人都如此,更何况是当今的天子和当朝的宰相?

而岳飞的想法和常人有些不同。

作为一个流传后世的英雄,他的生命是一根坚挺刚锐的长矛,一切直指核心,从不理会什么曲折、回避。

他认为是对的,那么就直接去做。

说到底,岳飞把政治当成了战场,用最直接最精简的办法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却不知道所谓的政治。讲究的是利益,一小撮人的利益。

至于皇帝的利益和国家、民族的利益,在岳飞的眼中,从来就是同一回事。并没有任何的区别。

正因为这个缘故。岳飞才会对参谋官薛弼说出“君臣一体,不当形迹是顾”这样的说话来。

对于岳飞的说话,高宗皇帝气得脸色潮红,双唇紧咬;而秦桧则是浑身哆嗦,目露凶光,恨不得把岳飞给生吞活剥了。

韩世忠怕惹出大事,奏请高宗,说与岳飞还有点军事没有办完,望皇上恩准二人先下朝。说完,强行把岳飞拉出朝堂。

岳飞走了。和韩世忠一道提前离开了临安城。

岳飞在朝堂之上大闹一场,不但使高宗皇帝和秦桧两人颜面无存,还再一次推高了反对与金国和谈的风潮。

文官们不同意,武将们强烈反对,民间愤怒谴责。

对于全盘接受女真人的和议条款。朝廷上下,如今就只剩下了宗皇帝和秦桧两人还在坚持己见。

对于这种情况,一直态度强硬的高宗皇帝也开始动摇了。

于是乎,高宗皇帝强忍住胸口的一道恶气,给岳飞下达一道御札:

朕昨与卿等面议金国讲和事,今金人已差张通古、萧哲前来议和。朕以梓宫未还,母、兄、宗族在远。夙夜痛心,不免屈意商量。然皆卿等戮力练兵,国威稍振,是致敌人革心如此。卿等之功,朕岂可忘。若境土来复,自今尤当谨饬边备。切宜体朕此意,益加训练兵马,常作不虞之戒,以图永久安固。付此亲札,想宜悉之。付岳飞。御押

高宗皇帝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大臣们解释。他和谈的目的是为了尽孝。

你们不是整天把孝道放在嘴边吗?我用心良苦,你们怎么就不能够理解呢?

目前的这种情况,力主求和的秦桧不但不紧张,反而还在暗自偷笑。

对于朝廷内外愈演愈烈的反对声,对于高宗皇帝面临着的种种困窘,他秦桧一早就已经预见到了。

事实上,秦桧想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对于秦桧而言,对金国求和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秦桧想要的是独相,想要的是权倾朝野,连皇帝也要受他的制约。

要达到这个目的,主战肯定是不成的,而程度一般的主和派也不行,

在南宋这个受压迫受侵害的朝廷,主张反抗、主张与金国抗战到底的人多到海里去了,什么时候才轮到他上位。

所以,他秦桧要上位,就一定要当主和派,而且还是最彻底最无耻的那种。

“上位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应该就是秦桧最真实的心理写照。

对于秦桧来说,目前的形势对他极为有利。

首先、他的金国主子完颜昌正是当时得令,几乎完全掌握住金国的话语权,金国所有的意图他都清清楚楚。

其次、高宗皇帝目前所面临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而他最大的依仗---左宰相赵鼎不但帮不了他,还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没错,赵鼎对议和是赞同的,不用开战就可以收回河南、陕西等大片土地,还有太后等一大帮代表国家颜脸的皇亲国戚,有什么不好呢?

但问题是,他一方面想收东西,一方面却想要面子,一方面还想着讨价还价,比如派去金国的协和使者就被告知,条款里谈到以黄河为界,可黄河在近年里是改过道的,一定要以没改之前的河道为准,等等。

最让秦桧揪心的是,赵鼎居然坚决反对取消帝号和国号去迎合女真人。

在秦桧的眼里,这个赵鼎分明是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

他秦桧最瞧不起的就是这一种人。



ps:

谢谢大寒尖大大、ve2003大大的打赏、没落皇朝2大大的章节赠送。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