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一十九章 诱饵(2/3)

的科研小组持续跟踪恒河病毒的发展和变异。

并不是吴千映博士不重视恒河病毒,而是因为她手头的资源和机会太多了,她所需要关注的领域也太广了,但她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而那个小组早在一年前就提出了恒河病毒极有可能和现阶段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大量掠夺者的现状有关联,也许并不是人类在天启日以及大风暴的压力之下蜕变成了掠夺者,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基因污染。

当然,小组内的科研者目前还没有找到两者之间的直接证据,恒河病毒的变异速度太快了,而且很多时候他们还要面临着暴食基因的污染带来的额外难度。

但相比于天启日之前,或者更进一步,相比于超人类浪潮之前,人类这个种族在自我愈合这个领域有了非常长远的发展。

这其中不仅有开拓者滥用含有暴食基因的药物,对人类造成基因污染有关,在那之后被大规模推广的治疗针剂,也同样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那些含有暴食基因信息的治疗针剂,只要使用过之后,就会对使用者造成基因污染,这种基因污染还是可遗传的。

只不过就目前而言,在将近三十年的观察期中,吴千映都还没有通过数据发现对人类有害的变异方向,那些源自暴食的基因污染似乎就老老实实的只专注于人体自我愈合领域。

但那终归只不过是表象,在恒河地区11号避难所中,源自暴食的基因污染最终在恒河病毒的掩护之下,露出了自己的狰狞。

接了任务的玩家们,为了避难所的资源,为了获得更多的高品质素体,前仆后继的冲进了恒河11号避难所。

然后他们就在避难所里遭遇了全新的恐怖体验,具体怎么说呢

三百名装备了符合天启日前联军单兵标准装备,且经过简单训练,有足够战斗经验的玩家进入了11号避难所,然后在短短45分钟之内全军覆没,没有一个人成功逃出避难所的范围。

玩家们战死后在论坛里互相讨论的内容基本都是,杀死你的怪物有多大,长的有多奇怪?

显然,在苏什玛那一伙幸存者里成功逃离避难所之后,避难所中发生了一些巨大的改变。

在耗尽了避难所内所有食物供给之后,那些感染者之间只能互相成为食物,互相吞噬。

而纵观感染者体内生命力最顽强,最有活性的成分,自然而然就是属于暴食的那部分。

这些感染者互相吞噬之后,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杂质过滤,从数量级上提高了自己体内暴食成分的含量。

当然,也可以说含有暴食基因的那些成分本身就具有抱团的特性,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基因壁垒,就像积木一样,凑在一起,即插即用,越拼越大。

但没人知道是不是暴食的潜意识在背后主导这一切,因为在地表上同样含有暴食基因的阿米尔原虫就依然保持着那种无害的食草动物的风格,以有害辐射为食物,从未发生过具有攻击性的行为。

不过苏什玛这种归化者和玩家们,自然不在乎11号避难所中所发生的这种异象背后有什么深意。

苏什玛只知道自己想拿回11号避难所的控制权,恐怕短时间之内是做不到了,但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他需要为玩家们提供更多的素质,越多越好。

他虽然没有实力和11号避难所中的感染者的抗争,但是他具有足够的实力去掠夺自己那些‘同胞’们,而且他手下的族人也非常乐意这么做。

至于玩家们他们非常兴奋,并把11号避难所当成了某种新型的副本,乐此不疲在往里冲,为避难所内的感染者提供了新鲜蛋白质和能量。

只是短短三天时间,他们就发现了新的变化。

原本盘踞在避难所第三层的,一只形体上类似鳄鱼的,大型感染者居然结成了茧,去探险的玩家们动用了大量常规武器也没能破开那层茧的外壳。

不过无拘无束的玩家们从不较真,在确定自己暂时拿这东西毫无办法之后,乐子人们就兴高采烈的继续深入避难所,去探索更深层的楼层了。

只有少数几个成就型探索者玩家才留在了第三层,一直在关注茧的变化。

他们虽然没有这个世界的生物学常识,对茧的存在以及具体作用有些茫然,但他们总归在其他世界见过类似的东西,大致能猜到茧里面的东西正在‘升级’。

大部分成就型探索者玩家都和开拓者的关系不错,所以很快开拓者们就知晓了11号避难所内所应查的秘密。

而因为老开拓者们和米科尔森这种原住民之间暧昧的态度,11号避难所的秘密也就很快不是秘密了。

最少吴千映博士在得到消息的时候,只比开拓者们晚了三天左右,而这其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米科尔森上。

作为一个谨慎的阴谋家,米科尔森很少会让出主动权,哪怕前面有一坨屎,他也要先吃一口确定咸淡再考虑是把这坨屎妥善保管,还是拿出来做诱饵坑人。

虽然这个形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