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3章 庄园规模扩大了(1/2)

提前方孝孺,人们最熟知的就是被朱棣诛了十族。

八百六十余口被斩与自己面前,方孝孺不屈的头颅至始至终都不曾弯下去过,未说一句承认朱棣为正统之言。

骨头之硬,可谓前无古人。

方孝孺空有才华,其实一直都没能施展开过。

好不容易有施展抱负的时候,却又碰上了江山易主。

洪武十五年,被人推荐,方孝孺受到朱元璋召见。

朱元璋欣赏他举止谈吐,曾叮嘱朱标可一直用到老,随后却按照礼节送他回家。

后来,方孝孺被仇家连带举发,逮捕到京,朱元璋在案卷上看到他的名字,又释放了他。

洪武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朱元璋依旧并未重用,只授予了汉中教授之职,教授儒生。

方孝孺谈吐优雅,性子也温和,腹有诗书远超同辈。

同辈居高官者不胜枚举,他屡屡受举荐,屡屡不得重用,但依旧不急不躁,从未有怀才不遇的抱怨。

让他回家,那他就高高兴兴的回。

让他给儒生授课,那就认认真真的去。

让他伴读东宫,那他规规矩矩的去就是了。

从始至终,完全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东宫中,朱允炆高兴坏了,拖着病体前后忙乎招呼着内侍打扫房间。

“这里,这里还有些灰,快擦干净了。”

“那儿,那还有水,快去擦擦。”

...

从东暖阁回来,黄子澄看到的便是这般场景。

对方孝孺的到来,黄子澄其实是不欢迎的。

一山不容二虎,方孝孺虽只是个汉中教授,但他在儒生当中的威望那谁都不可比。

方孝孺到了,黄子澄他的荣光很快就会给压下去的。

不,方孝孺还没来,黄子澄就感觉自己有些逊色了。

“黄先生,方先生马上就要过来了,我把这儿打扫一下,也只当是欢迎方先生了。”

黄子澄能怎么说,他若反对的话倒显得他不欢迎方孝孺了。

“方先生能过来那是好事,臣也能跟着方先生再学些东西。”黄子澄笑着道。

瞧着黄子澄这般,朱允炆也笑了。

“我还以为方先生过来先生会不高兴呢,看来是我多虑了。”朱允炆道。

现在,黄子澄说了算。

等方孝孺过来,不全权以方孝孺为主,至少会添一个能说了算的人。

黄子澄能高兴才怪呢?

不过,朱允炆现在也顾不上黄子澄是否高兴了。

若黄子澄和方孝孺只能选一个的话,朱允炆肯定会选择方孝孺的。

...

打扫完成,朱允炆提及去东宫门口迎接方孝孺。

“大理寺有事先生去忙吧,别耽误了正事。”朱允炆道。

之前礼遇的只是黄子澄,现在要出来迎接方孝孺了,朱允炆怎么都担心黄子澄心里会不舒服。

黄子澄他心里即便不舒服,也不能走。

他走了,只能证明他不欢迎方孝孺。

他走了,他在朱允炆这里只能更淡化。

“该处理的臣都安排好了,剩下没处理的等臣空了再去处理就是了。”

没等多久,方孝孺便出现了。

朱允炆也算是个读书人,自也是认识方孝孺的。

眼看远处方孝孺走来,朱允炆早早便见了师生礼。

瞧见这般,方孝孺加快了脚步。

走至朱允炆跟前还礼,随之行了君臣礼。

之后,又与一方黄子澄见了同僚礼。

行礼虽花费了一段时间,也彰显了各自的良好修养,以及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进了房间,黄子澄坐在了朱允炆下首之处,道:“听闻方先生学识渊博,未能与先生领教,今日有机会听自该听听先生的课,还望先生能够不吝赐教。”

三人行必有我师,师者是不分身份不分长幼的。

黄子澄要听,方孝孺自不会赶人。

大不了,他哪里说得不对,黄子澄直接指出来就是了。

理不辨不明,黄子澄若能说服他,方孝孺也会听取意见的。

就这样,黄子澄和朱允炆在下面听,方孝孺在上面讲。

黄子澄给朱允炆授课那是有规律的,按照四书五经依次来。

方孝孺半路过来,自不可能跟着黄子澄课程去讲。

万一两人的观点不一样,那不是对朱允炆的误导吗?

方孝孺就按照给儒生讲的那些,继续讲给朱允炆。

方孝孺书读得多,涉猎也广,加之他做官时间短,大部分时间在外面游历。

不管是典籍,还是具体发生的实例,方孝孺都能说出一二。

其知识面着实要比黄子澄强太多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