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五章 风雨大明

禹山伏击战后,官军在邓州修整了几日,始终不见李自成攻来。

徐煌也懒得管,到处溜达,还去了趟邓州州衙要了邸报。

有正七品官身在,徐煌查阅朝廷邸报方便多了,他将这两年的邸报全部看了一遍,不经哑然失色,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要糟糕!

大明风雨飘摇,去年的崇祯十三年,光是大过年的正月,就开始麻烦不断。

正月初三日,朝廷赈救真定饥荒;六日,赈救京师饥民;二十一日,赈济山东饥荒。

好不容易捱过了正月,一到二月初一,崇祯皇帝便急匆匆的率文武百官在东郊祭日,向老天认怂。

兴许是朱由检同志的认错态度良好,六日后,总督三边侍郎郑崇俭在太平县玛瑙山大败张献忠,朝廷兵马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

然而持续数年的崇祯大旱可不是闹着玩的,长时间的特大旱灾,使得中原各省众多庄稼颗粒无收,活不下去就要造反,这是千年不变的规矩,农民起义如燎原之火,愈演愈烈。

到了三月,崇祯开始设坛祈雨,没过几天,雨没下来,来了场大风沙。

崇祯彻底没脾气了,下诏清理刑狱,再赈救畿内饥荒,二十灿斩首示众。

原因不复杂,全因张献忠这个二五仔降而复叛,攻城略地不说,还杀了众多朝廷命官,而当年老张归降朝廷时,正是熊文灿安抚交接的。

熊文灿死后,崇祯皇帝开始认真了,派出他最为信赖的内阁大臣杨嗣昌督师平寇,赐尚方宝剑,节制中原所有兵马!

当日平台饯行时,崇祯还写了一首诗给杨嗣昌,把杨阁老给感动的大哭,边哭边拜,立死誓要平定流寇,替天子中兴大明!

杨嗣昌抵达湖广襄阳行营以后,便积极展开部署,以围剿张献忠,可老张是个老滑头,跟杨阁老玩起了游击战,各种跨省大迂回,把杨阁老折腾的够呛。

杨嗣昌率主力大军拼了命的追张献忠,往四川深山里钻,中原防御空虚,李自成趁机从湖广跑到最乱的河南,连续攻陷宜阳、永宁,在崇祯十三年的大年三十,杀了万安王朱采轻。

这是李自成闯军攻下的第一座王城,杀掉的明廷第一位王爷,于是,闯军声威大振,遂攻城夺寨势如破竹。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到了崇祯十四年,对朝廷来说,局势更加恶劣。

两畿、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天旱,蝗虫大起,人相残食。

但对李自成等人来说,灾情越重,形势则越来越好,只要他拿着粮食往灾民群众一战,振臂一呼,少说也有好几万人跟在他后面跑,甚至有几十万人!

新的一年,正月二十日,李自成攻下河南,福王朱常洵被杀,前兵部尚书吕维祺等死。

如果说万安王被杀是个意外,那福王的死,可着实吓傻了杨嗣昌。

万安王朱采轻是明太祖朱元璋庶二十五子伊厉王的后人,跟崇祯皇帝血缘差了十万岳等人率军前来,他直接遁走,在路上还把密县给屠城了。

杨文岳一路追到邓州,扬州卫恰好也赶到邓州,与诸路人马会合。

看完邸报,徐煌直觉得心累,感觉自己上了一艘破船,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

这时杨大库正四处找他,见到徐煌,哈哈大笑地迎了上来:“徐老弟,你真让哥哥好找啊!”

他今天穿了一身副千户的官衣,腰间配着铜制的狮形腰牌,人显得非常精神,看来是升官了。

徐煌忙上前参拜行礼:“卑职见过大人。”

杨大库迅速扶起徐煌,并佯怒道:“你我如亲生骨肉一般,如此就是见外了!”

“那恭喜大人高升!”徐煌呵呵一笑。

杨大库眉欢眼笑地道:“哈哈哈!这也是托了老弟你的福啊!”

徐煌知道,上面的封赏下来,只是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赏。

果然,藏不住话的杨大库毫不避嫌地拉起徐煌的手,语气亲热地道:“封赏都下来了,咱们回营看看?”

徐煌吃惊,怀疑他取向有问题,连忙不失礼貌地抽回手,佯装惊呼:“这么快?那我得赶紧回去瞧瞧了!”

说完,他迅速离去,往大营跑去。
本章已完成!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