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 盐场(2/2)

徐煌看去,这些所谓的竹锅乃竹篾编成,长三米三,宽一米六,深一米,若是用卤水煮,差不多能煮千斤。

“马团头,你直接告诉本官,这兴隆盐场一年能产多少盐?”

徐煌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产量,以便计算利润。

这个问题关系到灶户们的利益,马团头不敢隐瞒,直言道:“一年产盐两万引,最多三万引,每引拆合三百斤。”

“两三万引......”徐煌盘算着。

他只知道,扬州府一年产盐七十万引,下面主要由通州和泰州两地产出,而通州就有十二处盐场。

这么算来,平均一个盐场产盐三万引,也差不多。

徐煌笑着道:“马团头,那盐商李富开的什么价购盐的?”

按照万历年间朝廷推行的刚盐法,商人可以和盐户直接交易,盐业生产不再受官府的监督控制。

只要按时缴纳了盐课,其地时间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既可以发展副业,也可以多产盐。

盐课司,顾名思义,就是专门收取盐税的税收部门,征收对象就是盐课司所在地之盐场,再把收来的税款解兑至两淮盐运使司。

那些盐课司的官员常驻盐场,只是为了收税,督促灶户们多产盐,以便他们多捞好处。

说道盐价,马团头来劲了,双目炯炯地道:“按往年正常的收购价格,一引盐在二两到二两五钱白银,全靠盐商老爷们的心情。”

“既然这样。”

徐煌笑着道:“那本官以后按照三两一引的价格,收购你们的盐,如何?”

“三两一引?”

马团头兴奋了,周围跟着的几个团头也瞬间集体高潮了!

其实,大多盐商采取不等价交换的手法,残酷剥削煎丁灶户攫取商业利润,盐商李富便是其中之一,往年他收购盐场的盐,价格往往在二两一引。

没想到这位新东家,出手竟如此阔绰!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