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回目录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章 乌衣子弟(1/2)

仲夏五月,江宁县热浪翻腾流金烁火,毒辣的骄阳炙烤着小小的城池,城楼上那面“唐”字大纛旗有气无力的低垂蜷缩,长街小巷、街市里坊几乎不见行人,一片萧瑟冷清,唯有那藏身垂柳的蝉虫,依旧不畏炎热地聒噪不止。?着王谢世家昔日的辉煌。

文德桥东南方有一栋三层楼宇,柏木构制涂以红漆,飞檐斗拱雕栋画梁,匾额上“崇文私塾”四个金色大字老远便能看见,木楼内平日声琅琅、童声稚嫩,夫子清朗悠长的诵读声不时响起,经过的路人都会忍不住放慢放轻脚步,深怕打扰到沉浸在文山海中的学子们。

此时正值午后,带着燠热气息的河风轻轻拂过木楼,楼内用以遮挡视线的帷幕摇曳风动,仿若九天之上的白衣仙女正在翩翩起舞,身着一领圆领青衫的陈夫子目不斜视,目光直勾勾地落在手中卷上,悠扬咏读道“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陈夫子话音刚落,学堂内端坐的二十余名学子尽皆跟随背诵,那摇头晃脑的模样如同一只只蹲在荷叶上的应声青蛙,唯一不和谐之处,便是坐于角落处的那名乌衣学子正歪斜着身子,伏在案上早就沉沉睡去,隐隐有鼾声传来。

这乌衣学子名为谢瑾,乃陈郡谢氏子弟,十岁年龄五尺身高,散发未冠容貌清秀若少女,此刻他头枕手臂双目紧闭,右手拿着卷挡在脑袋前方,希冀不被高坐于台上的夫子瞧见,颇有些掩耳盗铃的意味。

陈郡谢氏在东晋时便为天下望族,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名重天下的缘由,盖因当年淝水之战,东晋大都督谢安指挥东晋军队以弱胜强,一举挫败前秦百万大军,奠定陈郡谢氏作为东晋当轴门阀世家的基础。

随后历经数朝,谢氏尊贵显赫不改,位列南朝四大门阀“王谢袁萧”第二位,以至后人将门阀士族鼎盛的两晋时期比喻为“王谢”并称的年代,并有诗赋曰“山**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

然而到得隋唐,特别是隋文帝攻灭南陈夷平建康后,王谢世家已是趋于没落,数十年来家中子弟无人能仕,沦为极其普通的香门第,诗传家男耕女织,昔日豪门大族的煌煌气派,成为茶余饭后的无限缅怀。

谢瑾本是谢氏大房嫡长孙,其祖父昔日为谢氏宗长,祖父病逝时,谢瑾之父谢怀玉进京赶考下落不明,谢瑾又尚在襁褓之中,大房无人可选之下,只得将宗长之位传给二房房长谢睿渊,并约定待到谢怀玉归家,便将宗主之位奉还。

可是十年来谢怀玉依旧了无音讯不知所踪,谢睿渊就任谢氏宗长以来,善于笼络颇得人心,以至不少谢氏族人已经视二房为大房,如今二房鹊巢鸠占,俨然以大房自居,原本大房的谢瑾母子形同寄人篱下,情形颇为凄凉。

朗读声悠悠扬扬,鼾声隐隐约约,河风飘飘拂拂,构成了一幅午后学堂的生动画卷。

坐在第一排的谢太真悄悄转过头去,抬起脖颈左右张望半响,当看见陷入熟睡中的谢瑾时,抿着的唇角勾出了一丝嘲讽的笑意。

谢太真出身二房,为谢睿渊之孙,虽与谢瑾同岁同龄同住一个屋檐下,然而平日里却十分厌恶谢瑾,他知道谢瑾才是堂堂正正的嫡系子弟,眼下尽管祖父贵为谢氏宗长,也无法改变自己是二房旁系的事实,在妒忌心暗自作祟下,谢太真没少找谢瑾的麻烦,如今看到谢瑾正在学堂酣睡,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此时,陈夫子诵读声方落,正欲换卷再读,谢太真眼见机不可失,攸然站起指着谢瑾道“夫子,后面有人正在睡觉。”

一句话落点,满堂皆惊,学子们齐刷刷的目光顺着谢太真手指方向望去,当看到坐于后一排的谢瑾正趴在案上梦周公时,全都露出了不可思议之色。

大唐崇尚道义教化,能够进学堂就学的学子无疑不将尊师重道摆在首位,没料到平日里学风严谨的谢瑾,居然敢在学堂里睡觉,这不是公然藐视夫子么?

一时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学堂寂静得连一颗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陈夫子居高临下,早就已经看到趴在案上睡觉的调皮学子,之所以没有开口指责,都是念及与谢瑾父亲谢怀玉昔日的一段交情,再加之谢瑾尽管学业差强人意,然本质却是不坏,今日在学堂中睡觉也是破天荒地的头一遭,所以才未开口指责。

然而现在被谢太真当场提醒,陈夫子的老脸登时有些挂不住了,今日倘若不好好教训睡觉的谢瑾一番,以后岂不是从者如云?

心念及此,陈夫子冷冷一哼从案下抽出一根戒尺,大袖一甩步履沉稳地飘下高台,朝着谢瑾大步流星而去。

瞧见夫子这般气冲冲的模样,时才出言告发的谢太真乐得双目都快眯了起来,他站起身一副看热闹的模样,心里面满是幸灾乐祸之感。

行至谢瑾身前,陈夫子瞧他还没有转醒的迹象,终是气不过了,高高扬起手中戒尺,便要狠狠地敲击在谢瑾的脑袋上。

就在这电光石火间,原本熟睡中的谢瑾浑身猛然一颤,口中发出“啊”地一声大叫,整个人竟从案后弹了起来,仿佛被蜜蜂蜇了一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目录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冒牌女科学家 港岛神探 鬼降人间 法眼至尊 蜜婚非你不娶 总裁哥哥大恶不赦 夫田喜事 旷世帝尊 封神苍龙道 神医娘亲她又开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