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 诓鲁肃(1/2)

张辽将众人安顿下来,暗思该如何招揽鲁肃,苦思不得计,决定先查问下,再作计较。

其实鲁肃在临淮,频有名望,稍稍询问,便知鲁肃生平一些事迹。

临淮城,鲁肃,鲁子敬。幼年丧父,与其祖母相依为命,原为名望世家,虽其家父早丧,却给家中遗留田产颇丰。鲁肃自幼聪明,好读诗书。据三岁便能出口成章,与人答辩,语出惊人。稍长时,便能作诗绘画,惊为神童,远近闻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早年,袁术听闻鲁肃贤名,派人欲请鲁肃担任东城长。这可是一个光宗耀祖机会,既能一展心中所学,又能建功立业。世人皆以为鲁肃必然应诺,不成想。鲁肃毫不犹豫拒绝,对使者斥曰,“袁术匹夫,鼠目寸光之徒,不足以成大事,不配为我鲁子敬之主。”

袁术恼羞成怒,要杀鲁肃泄愤。幸得手下士卒劝住,才让鲁肃避过一场祸事。

其实袁术手下之士多为土生土长淮南人,而鲁肃在淮南不但颇有贤名,且为人慷慨,常与人方便,接济穷人,人称活菩萨。因而,众人念及其恩情,纷纷求情之故。

自此,鲁肃隐居临淮,一边苦读诗书,一边孝敬祖母。

次日早上,张辽携着礼品,带上裴元绍前去拜会鲁肃。张辽着裴元绍敲开鲁肃府邸大门,出来一个老者。张辽当即问道,“老丈,子敬先生可在府中”。

老人想了想,答道,“我家老爷为李城守,三日前,子敬先生已将府邸转给我老爷,听说全族迁往江东去了。”

“哦,迁往江东了?”张辽心中大为叹息,莫非投靠孙策了,应该是了,历史上,孙策在夺下庐江郡后,在周瑜,鲁肃等人协助下,逐渐占有江东。

张辽眉头紧皱,暗作计较。算算脚程,三日前,举族迁移,人多赶路,速度不快。快马直追,想必能在其抵达庐江郡前追上。想到这,张辽当即赶回酒楼,稍作安排,带上裴元绍,两骑快马向江东追鲁肃而去。

时下,天空阴沉,小雨飘飘扬场,绵绵不息,目及旷野,一片烟雾,山峦重叠颇为朦胧,雨中赶路,甚为烦恼。

张辽一心赶路,丝毫不知疲倦。而跟在身后地裴元绍暗暗作舌。主公真乃神人也,否则怎可做到数个日夜不合眼作息,千里长途跋涉之事来。真枉自己还是出身于贼,跟随张牛角,黄巾起义,常年流亡逃窜,但论毅力,比起主公了,却差矣了!

又过两日,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张辽追上鲁肃了。

鲁肃自从离开东诚后,一路缓缓而行,时不时欣赏沿途风景,好不逍遥自在。只觉雨丝连连,山恋叠伏,仙气不绝,好一幅迷人江南之景。

若裴元绍听得见鲁肃心声,只怕会郁闷得吐血。

鲁肃,长相甚为平凡,脸慈憨厚,亲切微笑,给人一幅平易近人感觉,细细观看才发现,眉长朗目,炯炯有神,颇显深邃,眼眸深处,时有精光闪过。

张辽心思电转,如何收服鲁肃。名?自己名声只怕比不上周瑜或孙策,财?鲁肃不可能贪财啊,威逼利诱?此类有志之士,只怕骨头硬得很,不会轻易就范。。。

张辽第一次感到,要光明正大招收一个名望之士,是何等艰难。

明的不成,只能来阴的。。。想到得意处,张辽嘿嘿笑两声,皱眉轻舒,目光如炬望向鲁肃,颇似为难道,“先生,可是鲁肃,鲁子敬”。

鲁肃仔细观看面前之人,心中颇为疑惑,心中无甚印象,不似有旧,也不似寻仇,既然指名要见自己,定然有缘故。当下喝令族人停下,不紧不慢,谦逊一礼,笑颜悦声道,“在下正是鲁肃,鲁子敬,公子寻我有事”。

鲁肃礼毕,抬头细细打量,来人风尘扑扑,头发蓬松,两眼红肿,眼神锐厉,令人不敢久视,面阔重颐,内穿紧衣,外披蜀锦,腰拌一剑。颇显威武,挺拔。

落后数步,一雄壮汉子,作随从打扮,肩扛大刀,矗立如塔,满脸凶悍,环视众人。

主子英资傲人,随从虎狼之士,好不威武。鲁肃心中暗赞,只是这主子此刻笑起来,有点坏坏样子,不怀好意啊,贼寇?不像啊。难道打家劫财之人,都如此气宇不凡。

不理会鲁肃防以贼似神情,张辽哈哈一笑。

“先生有礼了,文远从东城出发,追到这,只是受人之托,向先生收点钱财。”

“公子千里追赶,只为财?”鲁肃大感可笑,我鲁肃会欠人钱财吗?

“公子是否弄错?”

“不会,受托之人说得有名有姓,有地可寻?“

“受何人之托”,鲁肃心中疑虑更重,此人看神情不似撒谎啊。

鲁肃到底是一个老实人,被张辽表演蒙骗了,张辽前世不知见过多少诈骗之人,柔柔脸,两手一抹,真亦假,假亦真。就连身后裴元绍此刻也是一脸呆相,千里追踪收债?

“我那结义贤弟言临淮东城,鲁肃,鲁子敬欠其一点钱财”

“你那结义贤弟何人?我还了”,鲁肃略感不适,我鲁肃竟被人讨债讨上门了,真是可笑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