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元佳节(四)(1/2)

崔天赐自然不会拒绝。姐弟二人结伴前行。只是人流越来越多,崔天赐在前边奋力前挤,这才给轻云腾出空间来。

等到二人来到一个支路上,果然如崔天赐所说,这里挂满的都是带着灯谜的花灯。

每个花灯之下都有一位做灯人,他的身旁还放着几盏灯,只是没有点燃,显然这是备用的灯,若是有人猜中拿走了灯,他就拿出一个换上。

“弟,你又怎么知道这里有这灯谜可猜的?”轻云好奇的问道。

崔天赐指指耳朵,又指指嘴巴!

“听到有人在说,顺便问了两句,自然就知道了!”

“这果然有趣,弟,快过来猜!”轻云跑到一个灯前叫道。

崔天赐过去一看,是一个荷花灯,灯上谜面上写的是“滕王高阁临江渚”。

“老丈,这灯谜可是一成语!”

等下的老者五十出头,正捋着胡子,笑眯眯的看着他们姐弟二人。

“年轻人,你猜的不错,正是一成语!”

“多少文猜一次?”

“老朽一次技痒做了几个灯笼,不过是上元节找个乐子,年轻人直管猜,猜中了拿去便是!”

崔天赐微微一笑:“如此就多谢老丈了!”

“我是近猜水楼台,不知可对否?”崔天赐笑着问。

“猜的不错,年轻人拿去吧!”夜路漫漫,小心四周。

崔天赐笑着将这莲花灯接了过来。仔细一看这做工,真是巧夺天生,莲花瓣各个栩栩如生,就连莲花中间未成形的莲蓬就与真的一模一样。

“老丈好手艺啊!”崔天赐由衷的赞叹道。

“老了,不中用了!也就只能做这些哄小孩玩的玩意了!”老人长叹一声。

“敢问老丈以前是做什么的?”崔天赐顺口问道。

“老朽啊!以前是东京汴梁军器监的工匠!如今老了,回家养老!”老人随口说道。

这个年代工匠没有多高的地位,士农工商,仅高于商人,却又没有商人有钱。所以工匠一般都是手停口停的状态,哪怕军器监的工匠也是如此。

老人随口的一句话却让崔天赐心头一震,赶忙问道:“老丈可会做那弓箭?”

“我们大宋防御外寇,弓箭是第一利器,老朽又怎能不会做?不瞒你说,老朽还曾当过一阵少监,这兵器的事啊,还真没有老朽不知道的。”

“老丈贵姓?”崔天赐大喜赶忙问道。

“老朽姓宋,名归仁,年轻人有何事?”老人惊讶的问道。

“实不相瞒,在下姓崔名天赐,乃是这城中崔氏纸坊的少东主,如今刚刚买下一座雕刻坊,正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工匠,不知老爷子可愿屈就?”

老人听完崔天赐的说法,苦笑一声,心道,果然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小娃娃连我是做什么的都不清楚,居然就代家里大人招揽工人。

“公子刚才莫非听差了?老朽是军器监的工匠,擅长的兵器制作,对于雕版印刷之术并不熟悉!”

崔天赐看老人一脸的诧然,也觉得自己招揽的唐

突了,赶忙往回圆。“老人家不要误会,所谓一事通百事明,制作之间本就相差不大。

我有心让老丈前去我的作坊,主要是缺少一个管事的工匠。既然老人家在军器监做过少监,那管理一个小小的作坊肯定是绰绰有余了。

再说老人家忙碌了一生,猛然间闲下来也颇多不适应吧?看您今日过来卖灯笼就知道老人家已经呆不住了。

我那里不需要十分忙碌,正适合您这样的老人家发挥余热,顺便颐养天年。老人家您意下如何?”

老人家看了崔天赐半晌,才说道:“老朽在家含饴弄孙,这日子已经将骨头养懒了,不想动了,公子的好意老朽心领了,老朽只想在家中养老了。”

崔天赐看老人家把话已经说死,知道今日是不可能说动老人家了。更何况今日也不是时候,这正逛灯节呢!

说话的功夫看轻云,已经拿着灯笼去别处看了。

“那老人家可否见告您的住址?在下有闲暇之时想上门讨教。不瞒老丈,在下对这机巧之事颇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