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0章 秦晋之好(二)(1/2)

有朋友觉得前一章对和亲的解释太多,其实这是要突出汉辽两族婚姻制度的冲突,我觉得还是有些必要的,正如同现在这一章里面我就又“多说”了一下辽国的婚姻制度.我觉得不解释清楚这个,就不能体现云铮和萧芷琼结合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嗯,所以,我建议不喜欢的同越过这两章吧。

夕阳西斜,金黄带红的光幕铺在地上,所有的景物都似乎带上了一层落日余晖的光晕。

萧天佐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四周的亲卫虽然尽力抖擞精神,可他似乎仍然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丝深深地悲哀和无奈。

那落日再如何不愿下山,却又如何挡得住这天道轮回?万物既然有生,自然就有灭。既然有兴盛,自然就有衰微,正如同这赫赫大辽,兴时大征四方,衰时也照样落得这般田地了。

他回头看了看身后不远处的那辆马车,地叹了口气。自古和亲之女子,绝少有幸福之人,主动愿意出嫁者更是从未有过,但芷琼却是……只是不知,她如今心里是否仍然乐意出嫁呢?云家那少年,真要算来,可还才刚刚冠礼呢,竟然便比他父亲带给大辽的屈辱更大。可笑巍巍大辽,竟然成了这两父子成名的垫脚石,人间事,孰能逆料?

萧芷琼孤身坐在华贵的马车之中,连丫鬟都没有带上一个。她秀气精致的脸庞上,没有一丝情绪波动的痕迹,平静得令人不敢置信。

国、家,孰大孰小,孰先孰后?

若无我,云铮是否会进攻辽国?

若无我,云铮是否会援助辽国?

若无我,云家与辽国可有和平?

若无我,云家与辽国此仇能解?

大辽,生我养我的大辽;

契丹,赐我血肉的契丹……

我非不爱辽国,更非爱云铮胜于爱大辽,只是我已早知大辽其实已经经不得云家真正一击了,若云家相助女真,非但大辽必将倾覆,契丹甚至将要灭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萧芷琼轻声自语这《诗经》中的名篇。

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承,你可否了解我心中的执念?

我知大辽已然衰微,但身为萧氏之女,若能使辽地多享一些和平,纵然背负骂名,纵然被称国贼,又何惜哉?

你们汉人中那位屈大夫不是说过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承萧氏之姓,岂能不循家族之望?

萧氏,其实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据记载,在春秋时期的宋国,有位大臣叫子大心,他被封于萧邑,被称为“萧叔大心”。这就是萧姓的发端。

而在辽国,后族姓萧的原因更复杂一些。

辽国是从氏族奴隶制社会转变过来的,有一种氏族外通婚的习俗。与创立辽国的耶律氏世代通婚的是唯乙室和拔里氏二部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辽之后,因为追慕汉高祖皇帝,便将自己的耶律氏兼称刘氏;又认为乙室、拔里世任国事功劳极大,可比汉开国丞相萧何,遂将后族一律改称萧氏。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本人虽未改姓,但她的两个弟弟却都改姓萧了.

萧氏与耶律氏世代通婚的习俗一直沿袭下来:萧氏的女子都嫁给耶律氏,耶律氏的女子都嫁给萧氏。萧氏成为辽国仅次于耶律氏的权贵势力。在原先的那个历史中,有辽一朝,萧氏共有十三名皇后、十三位诸王、十七位北府宰相、二十位驸马。

做了皇帝,有时候规矩是管不了他们的,辽国皇帝的后宫中什么姓氏(其实是无姓,只有名字)的女子都可能有,但是占据主要地位的,仍然是萧姓。因此,虽然辽国也曾经有过非萧姓的后妃,但是太后却都是清一色的“萧太后”。

实际上,契丹民族只有两个姓,皇族与后族:耶律与萧姓。

当然,如果一定要认真计较起来,契丹人除了用本族的耶律和萧两姓以外,还接受过中原王朝的赐姓。契丹建国前曾附于中原唐朝,一些上层人物便接受唐朝赐予的李姓。此外还有孙姓,后来进入契丹萧姓。在原先的历史中,金灭了辽,契丹成了被统治民族,除一些上层人物被赐金之国姓完颜外,绝大多数契丹人把耶律姓改为移剌,萧改为石抹。到了元朝,由于把契丹族列入汉人中,因此耶律、萧主要改为刘、王、李、黄、萧、郑、蒋、杨等汉姓。

但眼下后面的事情都没能发生,所以除了一些曾经在祖辈姓过李、孙等姓之外(唐灭而大魏建立后又改回来了),就只有耶律和萧氏两个姓。

所以这次萧芷琼的出嫁云铮,让耶律皇族觉得极为屈辱,什么时候萧家的女子,能够外嫁他人了?

萧芷琼偏又是辽国皇族们格外倾慕的一位后族郡主,因此她的“被迫出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续,梦醒千年 宗女荣华录 斗罗:重生瑞兽,无限吞噬进化 修仙:从猎杀大帝开始 我有药啊[系统] 假千金被赶出家门后,闪婚霸总了 逐道问仙 重生之商界大亨 便宜老婆 重回七零:军长大人,谈个恋爱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