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2章 人在江湖飘

“这个冯见雄!口才倒是不错,说话的时候嘴上就没个把门的么?简直乱弹琴!”

一个三十来岁的精瘦突兀男人,一边听着校广播台的访谈节目,一边拍桌打凳地生气,心情颇为复杂。

他叫黄劲松,是文学院的一名副教授,此前也是校辩论队的总教练——金陵师大的辩论队,历年水平摆在那里,没有代表国家参加过国际大赛。所以校领导不可能和武大复旦那样投入巨大资源,整一个不从事任何其他教学工作、100%全职带辩论队的教练。

所以这个黄副教授,平时还是要承担一些文学院的课程的。只是拿一份额外的津贴,兼着辩论队教练的活儿。

对于冯见雄这厮,他自忖还是有些了解的,但是没想到今天那小子又说出这么出格的话——也就是刚才他在广播里听到的那番、冯见雄被丁理慧采访时说的话。

冯见雄居然把自己连胜田海茉和苏勤说得那么理所当然、天道昭彰,似乎谁跟他辩论就是逆天找死。

而且,居然还在周副校长面前夸口,说没必要等两年,今年就要制霸华东赛区、获取国际大赛参赛资格。

听听,这像人话么?还有没有点尊重前辈的姿态了?目无尊长!

让这种人当校队的队长,还怎么团结同学、团结各个院的英才同舟共济,形成一支默契的校队?

黄副教授本能有些不爽。

不过十年的教职经历早已让他不会轻举妄动,也犯不着为了别人的事儿当出头鸟。

比赛结束、访谈过去后两三天,他才开始陆续约原先校队的几个主力谈话。

按照规矩,每一年校内杯赛结束后,校队的人员都是要进行一番调整的。他虽然是教练,也不好明目张胆逆着成绩根据个人喜好用人,否则就是不顾学校利益了。

毕竟,辩论是一项高度对抗性的活动,这就注定了它和演讲、征文那些传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比赛在选材尺度层面有很大的不同。

搞演讲,搞征文,男教授可以给美女说客和美女写手更多垂青和优待,反正主观性很强。

但辩论,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是输了。水平如何,千夫所见,想玩猫腻也不容易。

思之再三,黄教授准备先找看上去人畜无害、比较科类的东西,哪怕对抗性强如辩论,也还是有很多任用私人、抱团取暖的事情的。

哪怕只有三分“文无第一”的主观属性,用谁不是用?

便是平行时空,七八年后整出一个叫《奇葩说》的综艺节目,最后其实也免不了排排坐分果果的事儿。每一届“奇葩王”都是某个小圈子里混出来的资历(当然,比赛的过程本身还是很有观赏性的。获胜者的水平也是真的)。

因为辩论这种东西,尤其是低年级的新人,可塑性还是比较强的。差的只是阅历和眼界,很多技能可以靠苦练补足。先选进校队,砸专业资源倾斜培训,一年半载之后,也会远远比当年没有得到训练资源的自学者高出一截。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大学里辩论的强院容易出现马太效应。强者愈强,越来越扎堆。

能够像冯见雄那样,重生之前已经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刁钻嘴炮经验、以至于不用任何专业训练都能喷得很牛逼的,在这个世上是不存在的——除非也去把某专业人士猝死掉重生一把。

苏勤知道,如今他失去了校内三连冠的美誉,自然是到了地科院把吞进去的圈子资源吐出来的时候了。

他叹了口气,关切地反问:“那么,将来的校队,大致会是怎么个组成?”

“冯见雄,虞美琴,田海茉,你——主力队员基本上就是这样。如果要替补,冯见雄也会有比较大的建议权。”黄劲松继续施压,所以把话说得比实际情况更严重了些。

发自内心来说,这两年苏勤还是对他很尊敬的。虽然地科院的人塞进来多了些,但个个都始终很会做人,没有出现过那些被破例弄进来的人只感激苏勤本人的情况。

所有的雨露,都是“恩自上出”。

那些拿到了保送加分和漂亮履历的队员,始终对黄劲松这个教练很感激。

男生有男生的感激方式,个别女生有女生的感激方式——大多数有才华的女生还是比较委婉,喜欢用男生的感激模式来感激。虽然美中不足,但也算心意到了。

除了田海茉好像从来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感激,只是对他很礼貌,这不免是一个小遗憾。

黄劲松这次的话,苏勤自然也可以听懂几分弦外之音。

“您觉得,我还有资格提意见么?”苏勤小心地探询。

“当然,辩论队也是要民注集中的嘛,每个人都有资格提意见!”黄劲松爽朗地笑着,平易近人。
本章已完成!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