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48节 阴平古道(1/2)

第二日,方才三更十分,文州四野突起浓雾。

众人皆道这是天助,当下生火造饭饮食自是不表。却道五更之时,那陈林与赵汝芗率了三千文州军自南门出,向阴平古道奔去。

这阴平古道,《三国志》中曾记载:三国时,司马昭命钟会、邓艾领兵伐蜀。被蜀汉大将姜维堵在剑门关以北,久攻不下。邓艾则回军景谷道,到达阴平郡,行七百里险要小道,到达江油关,蜀汉守将马邈开关投降。邓艾军长驱南下,攻克绵竹,直抵成都。蜀后主刘禅投降,灭了蜀国。

阴平古道起于阴平都,即今甘肃文县的鸪衣坝(文州老城所在地),途经文县县城,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四川南坝乡),全长265公里。与《三国志》所记的七百里阴平道完全一致,因当时是以360步为一里。照此推算,今天的一华里约等于三国时的1.33里,正好相符。

阴平古道自古以来就是险要崎岖之路,历代除了当地农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战争需要才用此道。阴平道上最险要的去处是摩天岭,其岭北西坡度较缓,南面则是峭壁悬崖,无路可行,当年邓艾就是从这里裹毡而下,度守摩天岭直插江油关而灭蜀的。

却说陈林的三千人马离城不到两个时辰才至古道入口,却发现蒙人大意,虽然在路上多设了游骑暗哨,却居然不曾派军扼守古道入口。陈林大喜之下急忙安排军士快速进入古道南行,又命人准备石木,并且掘山已待。

那赵汝芗虽然知道陈林此番安排必有其用,但还是忍不住问道:“陈将军,莫非你要在此伏击蒙人追兵么?”

那陈林大笑道:“不然,老陈这是抛肉引狗之计。若蒙人发现我等突围求援,那么势必认为城内兵卒以去,定将强攻城池。若我等在此摆出驻守古道之势,蒙人担心我等一但坚守不过定要毁坏古道,使其奔袭成都之策胎死腹中,必然会弃文州而来攻我。如此,文州之围尚可缓和数日。”

“啊,莫非陈将军不与我同去成都了么?”赵汝芗听他如此一说,心知他是要留下来抵挡追兵,行那断后之责了。

陈林点点头,伸手一掌拍在了赵汝芗那单薄的小肩膀上:“老赵,咱俩不是外人,老陈就实话给你说了吧。你是文臣,我是武将,这‘便宜’之事有我无我都是无关紧要。其次,丁老大人于我有等同再造之恩,不论老大人所行何事,我陈林是绝对不会与他兵戎相见的。所以这成都之行的重任,可就得由你老赵一力承担了。”

“来呀,你等与我好生保护通判大人。”陈林说完这话,当即一使眼色让左右两名亲兵将其架起就走。

赵汝芗知道陈林这番话定是发自肺腑,也知道他心意已绝,但还是扬声呼道:“放我下来,放我下来,陈贤弟,你……你这是何苦由来。”

那陈林却微笑着站在山岭之上,看着赵汝芗远去的身影,扬声笑道:“老赵,此去成都,若那鸟毛仙人果然是假,别忘了帮老陈与他砍上几刀,哈哈哈……”

就在赵汝芗及两千五百文州军顺古道离去不过半个时辰,闻讯赶来的蒙人果然杀至。虽然此时天已大亮,但古道入口处却是一处回风隘口,谷口仍然大雾弥漫,百步之内不见人影。

这陈林麾下的陈家军,上下不过五百余人,此时却是人人都存上了必死的决心。那陈林在指挥兵卒用木石修筑谷口的栅栏、拒马、沟壑之时口中还言道:“孩儿们,赵大人此去成都讨要救兵去了,只要我等在此能多守得一日,那文州城内的父老乡亲和你们的家人亲友就可多坚持一日。”

又呼:“身前,亲人所居之所。身后,救兵来援之道。我等可退呼?”

陈林麾下的五百兵卒当即齐声怒嚎道:“死战不退!”

“死战不退!”

“死战不退!”

其声似哭似嚎,惊天动地,威震四野。

甚至那些蒙军骑士地胯下战马也被此怒嚎惊了魂儿,发出“唏律律”的悲鸣,碎步向后退却。

这蒙军引军追来之人,正是窝阔台手下的头号猛将按竺迩。这次的西川攻略名义上是宗王末哥穆直领军,实际上是由按竺迩为帅。

按竺迩,先祖为云中塞上(今山西大同)雍古氏,父母早逝,幼年寄养在外祖父术要甲家。“术要甲”转音为“赵家”,遂改姓为赵,后世均以赵为姓。端年三年末,按竺迩率蒙军攻占陇南,在西汉阳天嘉川建“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元帅府”(既后世文州之侧的礼县),任元帅,卒后葬于礼店(今礼县),后代遂以该地为故里,建有家庙。

这按竺迩十四岁时入宫,熟习智略,弓马绝世,常伴随皇子察合台外出狩猎。一次,突遇二虎奔出,按竺迩眼快手疾,连发两箭,将虎射倒,遂以善射闻名,并日益受到察合台的器重。1214年,按竺迩随元太祖西征,以功封千户,时年仅二十岁。

自此以后,征积石、拔河州、破临洮、陷巩昌,攻城掠地,战功卓著。元太宗窝阔台即位,以按竺迩为元帅,继续率兵西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