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51节 殿前奏对(1/2)

说实话,那么仓促就当上了皇帝对刘威来说也是件挺郁闷的事。毕竟在刘威的计划里,他要在一个万众瞩目、万国来朝、万人空巷、万紫千红的日子里当上皇帝,至于潜台词则是最起码要统一了中国再做这个伟大的“皇帝”。

可谁知道,丁黼这党子人也太过急切,居然就这么着把他给出卖了。

弄完了登基大典和阅兵仪式,刘威就在众臣子的簇拥下来到了皇城。

这成都皇城修建起始年代已不可考,反正三国时代刘后主那时必然是已经修建起来的。但大规模兴建皇城是在唐五代时期(公元907年)。王建在成都称帝,历史上称“前蜀”,他下诏修建皇城。

后来他的儿子王衍嗣位,又增筑宣华苑,宫殿亭阁,绵绵十里,又引水绕宫城为御河,皆可行舟,前蜀灭亡后,不久孟知祥又称帝,是为“后蜀”。其子孟昶袭位,宫殿更增华丽,但没过多久他就被宋太祖老赵给消灭掉了。

王建至孟昶共五十八年,这时的中原大乱,“梁唐晋汉周,都来五十秋”,内乱不止,唯独地处西南边陲的四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茂,“天下士皆来归之”。木板雕刻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使四川教育大大发展。这为随后的宋代输送了有史可查的千余名官员。天府之国富甲天下一点也不虚假,而这些成就的中枢就在这弹丸之地的皇城内。

成都在当时,不仅是四川,也是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王、孟父子先后居位的皇城。宋太祖灭后蜀后,从成都到开封搬运金银布丝车队百乘,历时几个月,天天搬,日日运,把个从光棍出身的赵匡胤王朝的经济接济搞活,可见成都当时聚集了多少财富啊!

一来到皇城,刘威就被眼前气势磅礴的雕梁画栋、华丽精美的宫殿建筑群给震住了。

由于千年来的朝代更迭,到了现代成都皇城的实际范围只是南从红照壁,北至后子门,东起人民商场,西至东城根街的大片地区。而刘威脑海当中皇城的概貌,也就是后世的一个样子。

而让他感到惊讶的是,他根本就没想到过宋末之时的成都皇城居然还是如此的华丽。虽然根据历史上记载,宋太祖老赵灭了“后蜀”之后,曾经命人将成都的皇城拆卸,将其中上好的材料搬运到开封建宫殿。并且又让人将成都皇城当中所收藏的各种奇花异草,山石梁木全都搬运一空。甚至到了后来,大宋朝廷里的那些贪官污吏大搞什么“花石纲”、“生辰纲”的时候,这成都皇城又被他们来回的搜刮,因此理论上这成都皇城应该是连渣都不剩了才对。

但宫殿再华丽,也不是眼下刘威需要操心的问题。经过一番烦琐的礼仪程序,刘威携众臣经南宫门入,过御道直接来到由成都皇城的中心位置“文昌殿”。

这“文昌殿”正是用于皇帝百官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也就是皇帝上早朝之处。刘威上得殿来却不急切,而是慢吞吞的度着方步来到了皇帝的龙椅前站定,冷眼瞅下面的一种文武官员。

左起是为文官,打头的自然是成都府品级最高的知府丁黼,而后就是通判罗诚,后面跟着就是张士元、王羌,最早归降刘威的主薄张昭、漕吏刘茂,以及成都三司衙门的各类官员,林林总总的不下百人,怕是所有归顺刘威成都文官都到齐了。

而右起那排武将当中打头自是马正,不过武将这一排比起文官来可就显得略有些寒碜点,虽然马正也找了点人来充门面,但在成都府能上得了台面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四十来号武将当中,刘威甚至认出了其中一人正是丁黼手下的弓手都头左全,也就是王连使过墙计那人带着衙役拿人的左都头。

众臣见刘威既不就坐、也不言语,只是冷眼看着殿下众人,各人心中也是多有些揣测。其实大家都知道先前丁黼带着大家归顺刘威之后也都发出过劝进之语,而刘威却言到此时兵临城下,当以战事为先。现下搞出这么一出“龙袍加身”的大戏,刘威要是真真恼怒那也在情理之中。而且众人也都觉得,刘威既然是以仙人的身份脱了仙籍下界来普度众生,必然也不是那贪图荣华富贵和虚名之人。

见刘威久久不语,这场大戏的总编剧和总导演丁黼、丁文伯大人也自然沉不住气。率先出列向刘威叩拜道:“启禀陛下,臣丁黼有罪,请领擅越之罪。”

众臣见刘威听闻丁黼出声后,并未做出任何表示,但却看到刘威的嘴角似乎不由自主的抽动了一下,当即众人心下大定。于是全都行自丁黼身后齐齐跪拜道:“臣等皆请罪。”

刘威见这架势,心下自是又好气,又好笑。好气的是,这从古到今,从来没有一个随随便便就称帝的家伙可以夺得天下的。甚至就如宋朝以后的明初陈友谅,明末李自成这些兵势强大到甚至拿下了半壁江山,打下了故国都城的牛人最后只落了个凄惨下场。

而他刘威要钱没钱、要兵没兵,穿越回古代不过短短的五天时间,居然就这么称帝了。若是胜了则不必说了,要是败了不知道后世的史书会如何写,恐怕很有可能如此写到:“宋末,有山野之人刘威自山中出,入蜀。以奇技淫巧之物‘浮光掠影’惑之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