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64节 背嵬骑军(1/2)

校阅完毕,按照惯例这接下来自然就是各种军事科目的表演。在刘威的印象中,后世的部队里基本上都会演练一些擒拿格斗、头顶开砖、腰肋开棍之类的节目。因此他很是期待,不知道这些才入营两天的新兵们能表演出什么节目来。

谁曾想,这上来的第一个科目就是马术表演。只见十余骑策着战马在校场上风驰电掣,只见马上之人不时的在马背上翻腾跳跃,什么踩在马背上以双足控马,手上弯弓射箭;什么挂蹬踏鞍,伏身马腹;甚至还有两人在急速奔驰的骏马上左右一跳,竟然可以互换胯下马匹。直看的刘威眼谗不以,要知道他这个便宜陛下可到现在还没骑过马呢。

见刘威看得高兴,这马正也不居功,直言道这十余人都是成都行商马氏的族人。这马氏一族世代以马帮经茶马道贩营盐、茶、铁器为生,据说马氏祖上是回纥人,因此这族中子弟的马上工夫都甚是了得。

当下刘威自是大喜,命人与那十余骑士各有赏赐不表。

其后又见二十余人分别上场,分别以红蓝布条栓臂,以示区别。这双方都着骑军札甲,红方皆手持狼牙大棒,蓝方手持近有一丈来长的榴木长矛,都用厚布包裹了兵器头部,马正道这红方代表的是蒙人重装骑兵,蓝方是宋式重装骑兵。

只见双方分立校场两端,待一声锣响,双方各自策马起步助跑。这校场数百步距离,双方也不过数息之间就已接触,只见蓝军骑士将手中长矛打横,抢先一步扎到了红军骑士身上。由于受力过猛,只见那榴木杆的矛杆居然就这么啪嚓一声断成了两节。这双方侧身而过,算是斗上了一个回合,马正解说道,宋军骑兵分为轻骑与重骑两种。轻骑者,配弓箭朴刀,专司游击。重骑着全身札甲,主兵为矛,辅兵朴刀,只是负责踹阵冲锋。

这时只见校场之上,那矛杆断裂的蓝军骑士将手中的半截断矛抛弃,策马回旋之余,赫然又从马腹侧部的得胜钩上又取下一矛来,呼喝着向那化装蒙人的狼牙棒手杀去。刘威如此一看,自是愕然,当即想起了他曾经放过的一部名字叫做《骑士传说》的西片。这影片当中描述的正是欧洲的中世纪时,一个骑士的侍从通过冒充骑士贵族的方式参加骑士比赛,最终得到了王子的赏识,真正成为骑士的故事。

而影片里面所描绘的中古时代地骑士比赛方式,正是骑士们骑着马用长长的木质长矛互捅!

刘威看到这里,自在脑子中咒骂着又被那些恬不知耻的老外给忽悠了一次,当下刘威问马正,此战法何人所创。

马正自是解说此种战法,正是岳飞、岳武穆所创!

刘威当下就奇怪了,为什么自己在后世就从来没听说过岳飞的岳家军曾经使用过这种在后世被称为骑士对决、长矛互捅的作战方式。马正却道自己所知并不是甚详,当下命左右传来一人,道此战法正是此人传授。

刘威一看,只见这人年纪怕有五旬上下,须发皆是花白,却着小校服饰。当下自是见礼不表,这小校待见过刘威陛下天颜,这才道出其叫胡全儿,数日之前还是成都门卒。这骑军战法确是岳飞、岳爷爷所创,而其祖上曾是岳飞手下背嵬死士。

这所谓的背嵬死士,正是岳飞手下名震四方的背嵬军。

宋代赵彦卫所撰《云麓漫钞》中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

又据岳飞之子岳珂《鄂国金佗编》卷二十二〈淮西辨〉称:“背嵬之士,先臣之亲军也。”

至于背嵬的含义,理解颇歧,一说本指酒瓶,将帅的酒瓶必亲信拿,故喻为亲信。一说是皮牌。还有一说是大将帐前的骁勇人。又说这是番语,岳飞只是借用了这个词。从实际情况,背嵬军既是亲军,又是精兵,战斗力极强。

当下那胡全儿解释道,昔日岳家背嵬军中步兵是由岳云为统制,骑兵则由王刚为统制,两支部队由岳云统一节制。骑兵背嵬主要装备有长矛、短刀,约十支短弩,二十支硬弓弓箭,围盔,铁叶片革甲。背嵬军战术多变,常常分成多个独立的战斗小组,紧密配合。军阵之中作为冲锋主力,往往手持钢矛冲锋在前,以乱敌人阵势,待敌人阵形破败之后利于大军冲杀。

若是小股接战,则多是距离敌人百余步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马,然后以长矛冲击、再以短刀劈杀,迅速冲锋,集结,再冲锋,从而量杀伤敌兵。

后来岳飞见骑军冲杀之时,手中钢矛往往因为刺敌深入而取之不急,而战时场上形式瞬息万变,若军士因为取之不急而抛弃手中兵器,则后果堪忧,因此岳飞逐发明了这种一次性使用的木矛。

首先这木矛比之熟铁所制的钢矛,分量要轻上许多,便于骑士掌握操控。其次是矛头以铁制,矛身材质所选正是质轻、韧性不强的杂木或松木,刺入敌身之后矛身受力必然断裂。如是之下,骑士可从容抛弃断矛柄,从马腹之下再取新矛。这每骑可配三矛,往复用之,军力甚强。

刘威当下自是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