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九章 诗稿传遍南京城(1/2)

南京,一座红砖小楼里,一个女孩正望着窗外飘零的冬雨呆。

外面一定很冷吧?

这女孩想着。

屋里却是暖如阳春,四处墙壁都散出蒸腾的热气,一个花梨木桌案上的兽金炉里喷吐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沁人肺腑。

“小姐,小姐,大喜了。”一个丫环跑上楼来,拿着一张纸大声嚷道。

“大喜,有什么可喜的?”女孩转过脸来,虽只半面,亦足以倾城。

“咱家姑爷成大才子了。”丫环由于激烈奔跑,粉面通红。

“咱家姑爷,你是说况且吗?”

“除了他还有谁,小姐心里哪里还有别人啊?”

“胡说,况且可不是咱家的姑爷,指不定是谁家的呢。对了,你说的喜事是什么?”

这位女孩正是左羚,她也是刚到南京,忙着接手南京、苏州这一片的药堂商铺,现在这都是她的产业了。

虽说凡事都由管家出头打理,并不要她费心劳神,可是这些事总得在心里过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各个药堂的账目,一时半会还真理不清。

她本想直奔苏州的,可是到了南京后,就被杂七杂的核心是要阐述圣人至理,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跟科举有关系吗?不要认为咱们功勋家子弟就是吃喝玩乐。”

小王爷偷眼看着父亲大人,心里直犯嘀咕:老爷子这是怎么了,被刺激着了?咱们堂堂中山王府也犯不着跟一个诗人较劲吧,何况这诗人还是我师弟。

“您老的教诲儿子都记住了。”他不敢抬头,腿有些软。

“嗯,回去闭关一个月,把以前的功课都好好梳理一遍,然后等我考考你,若是过了也就罢了,若是不过关,就禁闭半年。”魏国公很平静地说。

小王爷一屁股坐在地上,心里哀嚎:混蛋小子,你害人不浅啊。

到达南京的诗稿,最先一批是由章学诚这些幕僚抄写后,连夜偷偷开启城门,让信使送出去的,早上南京城门一开,诗稿也就进城了。

收到诗稿的人反应各不相同,有的哀嚎,有的吐血,有的痴呆,还有几位成名多年的诗人看后沉默不语,慢慢站起来,把桌上的笔折断,把砚台反扣上。一边叹息一边生自己的闷气去了。

诗没法写了,前面就是无法逾越的高山,只好封笔了。

“不让人活了,这还叫我们怎么做诗啊?路已经堵死了。”南京国子监里,一个中年诗人哀嚎道。

“抄的,这一定是抄的,一个十七岁的小孩不可能写出如此惊世名作。”他马上动手,开始查找全唐诗、全宋诗、全元诗,倒是没查找两晋南北朝的,因为语言风格一看就不是那时期的。

“查,一定要查出来。”此公一头栽进故纸堆里,一查找。

与他有同样想法的人已经有五个人了,也是在全唐诗、全宋诗、全元诗中仔细查找。如果真的现抄袭问题,哪怕是模仿,有一定的痕迹,他们还能喘一口气,若真是当世诗人,而且还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写出来的,他们这些诗坛大腕还怎么有脸活下去,直接跳进秦淮河得了。

有人查找的更彻底,连唐宋元的笔记野史都逐个翻查,防止有任何遗漏。

他们的感受跟普通读者大不一样,一般人只是感动、惊叹,他们眼里看到的却是一座巍峨高峰耸立在面前。

诗稿先是从苏州传到南京,马上就要传到的常州、杭州、萧山、华亭等地,很快会传遍整个江南大地以及北方各省,就像《战争与和平》出版后的欧洲大6,当时所有小说家都吐血,都沉默,都想自杀,因为巨人托尔斯泰的出现,没法写小说了,前路已断,高山路绝。

南京国子监中心地带,一座微型宫殿式的建筑内,几个长须飘然的宿儒大德正在开会聚议,讨论的也是况且的诗稿。

“这诗什么时候到的?”座上一个胡须斑白的老者问道,他就是南京国子监的祭酒孟梵君。

“一个时辰前,据可靠消息,这诗是昨天下午写出来的,咱们是第一批收到的人,这还是苏州知府衙门偷偷开启城门,连夜急送,才能这么早就送达。”一个中年教习拱手回禀道。虽是中年人,头胡须也都半白了,显然是读书过多,心血消耗过大造成的。

“你们怎么看这诗?”孟梵君问道。

“好,当然是好,虽然比不上李义山,却也深得义山的精髓。”一个老者赞道。

李义山就是唐朝大诗人李商隐,他的无题诗蕴含无穷朦胧意境,真正是寓不尽之意于短短的诗篇中,在中国诗歌史上,也仅一人而已。李义山代代有传人,更是开启了后世朦胧诗的先河。

这几人都是古文大家,不是诗人,感受比较客观,没有诗人们反应那么激烈,甚至过激。但也都肯定了这诗的艺术价值。

正如北宋文坛盟主,苏轼老师欧阳修所说:文章如精金美玉,自有定价,不待他人说也。诗歌也是一样。

“祭酒大人,这可是好苗子,一定要招进咱们南监来,不能错过。”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