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章 夜校与夜宵(1/2)

吃过饭,赵杰英把剩下的鱼装在鱼篓里面,叫林驹给二大娘带去。什么是什么。

老师们开始还有些拘谨,等到第二节课的时候,就习惯了。很快形成了一种师生良性互动的气氛。

这正是林驹期望达到的目标。

为了让老师们好好上课,陈校长特意从房里面,把平时不用的200度大灯泡拿出来换上。

因为是多年的全国经济老大,安东省即使是农村,在基础设施上,也要比其他省份发达。

象马家堡子这样的农村,在十年前就通电了。因为这里靠近边境,道路交通状况,也比其他地方要好得多。

林驹还记得,在1980年的时候,林家堡的家家户户,就用上了自来水。

安自来水也不用出钱,材料都是公家给的。

只要自己家出人,把自家附近的沟挖出来就行。

这里的自来水,跟城里那样的水塔供水不同。

是在山上找一个比较大的泉眼打井,利用自然的海拔落差,通过管道把水引到家家户户。

方式虽然不同,结果是一样的,都是打开水龙头就出水。

按照陈校长的安排,每天晚上培训四个小时,从六点半到十点半。

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极少数人家有收音机。这就是最大的娱乐活动。

现在这样的安排,老师也没有什么怨言。

快要下课的时候,陈校长已经等在教室门口。

陈校长有一块英格纳手表,是当年在高丽战场上,他俘虏了三个米国大兵,首长奖励给他的战利品。

所以陈校长时间掐的很准。

他是全校老师中,唯一有手表的人,也就自动承担了学校敲钟人的任务。每天上课下课,都由陈校长敲钟。

陈校长把林驹和老师们领到了他自己的屋子里。

就见桌子上已经摆好了饭菜。

主食是白面馒头,菜是咸肉炖粉条。正是东北的名菜猪肉炖粉条。

“陈校长,这是怎么回事儿”?

老师们愣了一会儿,朱老师问道。

不过年不过节的,这样的饭菜,已经是一种享受了。

“都上来吃,一边吃我一边儿告诉你们怎么回事儿”。

“陈校长,你不说明白,我们不吃”。

“哪来那么多废话,赶紧拖鞋上炕,一人一个馒头,谁也不许多吃了,不是都说了么,一会儿就告诉你们怎么回事儿嘛”。

众人只好上炕,开始吃了起来。

林驹也饿了,自然也不客气。

“你们晚上上课的事儿,我今天琢磨了一下。下课的时候,大伙儿也饿了,总不好叫你们饿着肚子回家。所以我就决定,只要来上课的人,晚上就给补助两毛钱”。

“这个钱学校出了,也不发到你们手里,就每天晚上供应一顿饭。来了就有,不来就没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总要有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工作嘛”。

“像今天这样的馒头,也不可能天天都有的。十天一顿细粮,我还能保证你们”。

“陈校长,细粮从哪里出?钱从哪里出?学校没什么钱啊”。

“这个就不用你们管了,你们不知道我在上面有面子么?我去要点儿东西,他们还不敢不给”。

“是是是,校长是功臣嘛”。

“吃了东西,不能白吃,你们好好跟着林驹学,学会了好好教学生,我就这一个要求”。

“现在高考恢复了,咱们马家堡子总要出几个大学生才是,我这个校长也没白当一回”。

“将来我死了,见到我那些牺牲的战友,我也有话说。见到我的老首长,我腰板儿也能挺得起来,说话也硬气。林驹,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老校长,我明白”。

就在这一瞬间,林驹有些感动。

确实有些人,是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情怀的。

最起码,眼前的陈校长就是一个。

接下来的气氛,有些沉闷,多数人都不说话,只是默默地吃饭。

“林驹,你怎么会这么多知识”?

朱老师突然问了一句,转移这种尴尬的气氛。

“是啊,林驹,你怎么就学的这么好?从哪里学的”?

老师们早就对此疑惑不解,现在终于问了出来。

林驹早就知道会有人这样问,昨天晚上他就准备了答案。

“在家的时候,就看看我哥我姐以前留下的高中课本,一来二去就学会了”。

“是啊,林驹的哥哥姐姐都是高中毕业,他们俩我都教过,学习还不错。他大姐没有机会考大学,他大哥前年考大学差了几分,才没考上”。

“林驹的父母都挺开通,再苦再难也供孩子念。他家的情况我都知道”。

二大娘急忙帮着林驹出来解释。

其实二大娘对于林驹的突出表现,也感到奇怪。昨天晚上问林驹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