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章 龙脉(1/2)

姑妄言之姑听之,不喜听之自走之。

自古以来每朝每代的封建统治着均对风水一事颇为注重,其中有夹杂着对冥冥之中龙脉的重视。

现在世人普遍认同华夏龙脉出昆仑的说法。

西至青海西藏一带,巍峨圣洁的昆仑山,分三路东下。

北龙过新疆、内蒙、河北、入东北。

中龙过陕西,江西一带汇入黄,渤二海。

南龙一直穿西藏,过横断山脉。注,一说这条龙脉就此断绝在横断山脉。经海南汇入南海归墟。

此乃三条龙脉主线。

历朝历代,不论开国皇帝于何处定都,总归是有意无意靠近这三条主线。

自夏朝立国,直至清朝,共历大大小小二十四个朝代。

其中被视为华夏先祖的神农氏,其龙脉在黄河流域。

夏朝的龙脉在黄河流域中岳嵩山一带;

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

周朝的龙脉在岐山;

秦朝的龙脉在咸阳;

汉朝的龙脉在丰县;

西晋的龙脉在河内;

隋朝的龙脉在弘农;

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

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

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

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

也就是说,各王朝寿命又长又短,龙脉也是有强有弱,但按照一个王朝一条龙脉来算的话,中国至少有二十四条龙脉。

方然附在一旁听得入神的杨栾卿耳边,而清朝的龙脉在东北一带。

这也就是为什么朝廷一直限制民间能人异士,或朝廷身怀异术官员不得轻易踏足东北三省就是这个道理。

更多的还是怕会望气寻山,分金定穴流落民间的摸金校尉给破了那龙穴,惊扰了龙脉,龙转移地方或者就此消散,也就意味着一个朝代的终结。

有明确史料记载的中国第一位盗墓贼则是西楚霸王项羽。

史料记载霸王入城,火烧阿房,美玉古玩掉落一地,而人们却只是偷偷捡些金银。注:秦朝时期,玉石是身份的象征,平民百姓拿之无用,还容易带来祸患,其次是,玉石并无流通价值,不能承担货币的职责,此处不细讲。

杀了人,发了财的霸王还不满足,听说那秦始皇嬴政的坟墓里面有大把的金银铜器,以及打造好的军事物资,于是发动了那几十万的兵力,想要把那秦始皇的墓给盗上一倒,说不定还能把那水银池子里的嬴政拖出来,鞭一下尸。

可最后是还不了了之,一说是挖了好几天连秦始皇的墓门都没寻着,劳民伤财,最后放弃。

灵一说则是挖开了秦始皇的墓门,那征战一生,马革裹尸的阴灵伴随着那冲天而起的水银,从那墓室之中杀了出来,霸王抵挡不住,最后封了墓门,草草收场。

姑且不论这些流传在民间的说法有多可靠,但项羽这盗墓界的祖师爷是坐定了位置。

那霸王项羽,盗墓又是何其的简单粗暴,要是用这种方法盗墓,那很多珍宝就不会秘密流传在了民间,甚至漂洋过海,进了那什么大英博物馆。

所以天下四种盗墓贼,除过那鱼水混杂的民盗之外,就有四种职业盗墓贼。

摸金校尉位居第一,手艺人吃饭更多靠的是祖辈流传下来的警戒,鸡鸣灯灭不摸金,游走于阴阳二界,艺高人胆大。据传成型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枭雄曹操麾下秘密编制,专发死人财。

分丘灵官位居其二,而这分丘灵官则是成立于登基大宝,正统皇帝麾下。手执分丘印,据传此印是道家数派联合制成,为讨好皇室而献上的一枚神器。上书四字:百无禁忌。据传只要盖在棺盖上,任你是千年王八万年龟都翻不出什么大浪,有眼清者说,印记之上,可见凡人祭祀信仰之神明立于上头。成型时期不明,主寻前朝异物,供皇室之人把玩。

搬山道人和卸岭力士位居最后。其二者主要是有民间散盗组成的团体,鱼龙混杂,有不知规矩转眼就有可能横死的愣头青,亦有经历数座大墓,安然脱身的老油条。其良莠不齐,喜装神弄鬼,愚弄百姓出行往往一身道士装扮或昆仑力士模样,故称:搬山道人,卸岭力士。成型时期不明,自古有之。有墓就盗,有财就发。

单且不论那明朝矗立在世间的明十三陵,就说这陕西一带,有过多少王朝在此建都,有过多少帝王将相在此安葬

除过大名鼎鼎的始皇陵盗不了;不了解蒙古人习俗,不清楚成吉思汗到底葬在何处的成吉思汗陵;诡诈之极疑冢无数的曹操之外,又有多少帝王将相的陵墓惨遭后人挖坟寻财甚至还要掰开嘴巴寻那所谓的养颜珠,碰到脾气不好的盗墓贼,甚至还要从棺材里退出来,扒扒衣服,鞭鞭尸,出出气

又有多少人死在那无人问津的墓穴之中,和死人较量失败,成了殉葬品

方然叹了一口气:“几年前,我于陕西城中遇见一人,名曰孙龙。我看此人面相和善,又与我有缘,指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