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 佛陀(1/2)

姑妄言之姑听之,不喜听之自走之。

马车之上,方然接过苟瑞方递过来的酥油茶,啜饮一口:“我懂了!你是说那些活佛前身就是极乐世界佛陀转世而来,本身神魂极其强大,保持清明,且有佛陀身份,就像是一个度牒,自然能次次投胎为人。”

“可这样,我还是有一个疑问,藏族同胞认为活佛身具**力。笑,能普渡众人。怒,能金刚伏魔。可这些谁都没见过,怎么能坐实?”

苟瑞方笑着递给自己弟弟一杯茶,对方然说道:“我没见过,可不代表没人见过。”

“愿闻其详。”

苟家也算的上是一方大户,一门两兄弟,一人学文,步入仕途,最后官拜西藏大吏。另一人学武,投身行伍,最后当上京城御林军头领,也算的上显赫一时。

苟瑞方性格散漫,受不了朝九晚五按时早朝。因为同僚或者前辈一句无心之语而暗自揣摩到茶饭不思,更不喜欢和那些骨子里带着高傲的京城本地官员礼尚往来,加深所谓的感情。

自己的仕途老师乃是上一任驻藏大臣张安,张安上书朝廷“乞骸骨”,大致内容就是自己十年寒窗苦读,终于一朝进得天子堂,承蒙皇恩浩荡,不嫌弃自己本事低微,将驻藏大臣一职交托于自己。自己在西藏数十年如一日,未曾忘却朝廷重托,兢兢业业,虽未曾有过什么功劳,但苦劳无数,如今年老体衰,特此想告老还乡,与家人团聚,夜夜梦回中原,如是云云。

听说这本声泪俱下的“乞骸骨”字字血泪,句句恳切,居然一时之间成为了京城官员绝佳的摹本。

马车上的苟瑞方笑了笑:“朝廷最后同意了恩师的奏折,准许让他告老还乡,而我也趁机向恩师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苟瑞方抿了一口酥油茶接着说道:“举贤不避亲,恩师又将我推荐给了先皇,让我做这驻藏大臣。”叹了一口气:“恩师在我上任之前给我说‘为人之道,莫过于遇到可想可不想之事,不妨多想想,遇到可做可不做之事,不妨去做一下。但是这为官之道却恰恰相反,尤其是这驻藏大臣此等敏感位置,可想可不想,可做可不做,均选前者,少看,少做,少说,宁愿有时做那众人眼中的傻子,也不要做那图一时爽快的聪明人。国家风雨飘摇,正值多事之秋,一个坚实的门户对国家有多重要,不处在那个位置,是绝对想不清楚的。’”

苟瑞方笑着回忆往事:“恩师所说之话,越到现在,就越不敢忘,作为心中的那一条标尺,也不足为过。”

“至于那活佛是否有**力,我的恩师没见过,我也没见过,但这是我们每一任驻藏大臣口中,脉相承流传下来的秘密。”

康熙四十四年,朝廷得知第五世**喇嘛已经圆寂多时,而第六世**喇嘛还未寻到,大为震怒。

迫于压力,生活在有心人眼下那个整天围着自己姐姐和羊群打交道的十数岁孩童被秘密带往布达拉宫。

仓央嘉措生于一贫困牧民家中,整天为土司放羊才得以整个家庭度日。

在此之前,有一场暴风雨席卷整个草原,赶在草原上的羊群,在风雪中没有寻到归来的路。

年幼的仓央嘉措心急如焚,一个人偷偷溜出帐篷寻那羊群去也,等到姐姐发现为时已晚,姐姐不放心年幼的弟弟一个人寻找羊群,于是随即也出了帐篷。

满新密朝自己天风雪中,姐姐步履艰难最后寻到仓央嘉措时发现那个已经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弟弟在羊群中朝自己傻笑不已。

姐姐心里又是喜又是怒,喜的是羊群已经被寻到,怒的是自己弟弟不懂事,出个意外怎么办?

姐姐把仓央嘉措按在石头上,就是一顿老拳,领的嚎啕大哭的弟弟和咩咩叫个不停羊群回了家。

而那块石头,也渐渐映上了仓央嘉措的身形。

日后,那个被自己揍过的弟弟已经住在布达拉宫,是所有藏族人民心中的太阳,希望。而姐姐却因为揍过活佛,在死后被打住地狱,受六道轮回之苦。

苟瑞方面色严肃:“就在那日夜晚,布达拉宫中生出一把巨大的金色手掌,一直伸进那无尽的黑云当中,搅动不断。半面天空被抹上了厚厚的一层金光,无数虔诚的信徒跪在布达拉宫前,不明所以,叩首不止,希望活佛能消除怒火,却不料片刻过后,那金色手掌中拖着一个灵魂,眼尖的信徒一眼就辨认出那是活佛在俗世的姐姐。”

到了后来,消息灵通的人在布达拉宫中,那些明白事情原委的喇嘛口中,断断续续了解了事情的始末。

苟瑞安已经是一脸震惊:“怎么可能?”

苟瑞方哈哈大笑:“怎么不可能?西藏地域偏僻,人民信仰单纯却又虔诚,人人心中除了佛经别无他求,杂念更少,你随随便便找上一个上了年纪的喇嘛,带到中原,那都是会命动一方的画家,佛学家!”

苟瑞安沉吟良久:“我来西藏以后,算不上日日诵读佛经,虔诚祷告,那也勉强是每天早晨起来要喝上一碗酥油茶,不然一天都不得劲儿。”

众人哈哈大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