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两百章 在外的活动 1(2/3)

设备确实是东林电子和部分院校单位合作研发出来的最新产品,但是不是用来做试验用的。东南亚局势这么紧张,空军最优秀的两个航空师在前线厮杀,要是做实验也不会拿他们来做,设备早就调试完毕,已经通过了检验。在以后的战斗中,林*他们就是依靠这个设备创造了“更大的战绩”,而在现场进行设备安装的人员,除了东林电子的工程师之外,还有一些合作院校的研发人员。只是他不知道哪些人是东林电子的工作人员,故而才带出了一连串的花絮。

一直到下午16时左右,东坡机场的临时军用宿舍才搭建完毕,新搭建的宿舍从外观上看不出任何的简易来,非常漂亮,而住进去之后,也感到非常的舒适,真不愧为耗费巨资采购的高科技产品。随着官兵宿舍的搭建完毕,整个机场的各类设施也都装载完毕,一方面尽量利用机场的原有设施,另一方面增加了海航自己的设备,到了晚上19时以后,整个机场周围的防空工作就有海航二师接手过来,随后,整个越南南方的空中情报直接传送到进驻越南的两个航空师师部!驻越南的两个主力航空师,并不负责南越残敌的围剿工作,他们的目标是东南亚的印、马、泰三国,因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越南南部是个非常理想的作战基地。—16或者—15战机不经过加油,就可以覆盖三国的大部分领空,向南可以深入到印尼首都雅加达上空,向西南可以把绝大部分的马来西亚领土纳入攻击范围,如果直接穿过柬埔寨领空,则可以把整个泰国纳入打击范围,如果有必要,两个航空师还可以直接参加菲律宾西海岸以及西部领空的战斗,所以中国军方非常重视这些机场!早在攻占越南南方的前期,就派出特种兵大队袭占机场,随后作战的重要目标就是攻占机场,虽然南方越军残余部队还在顽抗,却是首先确保了这些机场的安全,每个机场的周围都驻有重兵保护,内部是空军自己的护卫部队,外部是陆军的保护部队,而从国内紧急征调的施工队伍也保证了这些机场的及时交付使用。普通官兵并不知道有人彻夜不眠的为他们准备驻场条件,不知道有人日夜警惕的为他们的安全护卫,他们只知道即将到来的战斗将是非常严酷,并且非常具有挑战性!

23日过后,交战双方不约而同的进入了休战期,中国一方面在进行战场调整,尤其是空军进行基地调整,另一方面急需补充弹药,二炮部队和参战的空军部队以及海军部队的弹药消耗极其严重,如果不是在经济危机以前储备了大量的弹药,又在经济危机前期生产了大批各类装备和武器弹药,更在经济危机期间秘密生产了大量的物资,还真的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即使早已有了准备,可是现代战争火力猛烈,高科技物资像水流一样的向外喷涌,战时临时生产根本不敷使用,而且运输也需要时间。这时候,攻占金兰湾的后果就显示出来了,金兰湾良好的港口设施,尤其是吞吐军用设施的能力,极大的缓解了驻越中国军队的补给压力,要不是金兰湾,单单依靠头顿的运输能力,中国军队即使不会被饿死,也会因为缺少使用物资而无法作战,至少不会这么迅速的形成战斗力。当然,战时生产也是必需的,一旦熬过了最初一段时间,就能持续下去,而中国不仅要对付东南亚三国,还要对付可能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更要储备大量的军队、装备以及各类战争物资用于防备可能发生其他方面的事变!即使在南方形势已经非常紧张,参战的海陆空三军都感到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中央还在东部地区保留了大量的战力,空军部队大批驻防,海军的北方舰群根本没有向外抽调一艘军舰,陆军部队也基本上没有南调,既防备台湾的不识时务,又防备日本人可能的背信弃义,更阻止美国人可能发动的袭击。

同样的,东南亚三国也没有能力立即发动攻势,在23日之前还有可能,可是经过那次空前规模的大空战,北方两国已经严重受创,急需进行调整和修复,没有遭到打击的印尼,一方面力中国太远,另一方面也难以独自发起战役,中国军队的不俗表现让任何一个参战以及有可能参战的国家都不得不小心三分。当然,这并不是说三国已经束手就擒,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的状况和不甘心失败的心理,使得他们绝对不会就此认输。战场上的宁静往往预示着更大规模战斗的即将发生,双方都在争取时间休整,都很清楚,即将发生的新一轮较量将是更加关键的,而且交战的对手也已经明确,中方将是驻扎在南越的两个航空师,而另一方则是拥有倾国之力的三国联军!大战之前的悠闲是军人们难得的好时光,决战在即,对手不好对付,所以官兵们更要调整好心态……他们自然不能去城镇里逛悠,战斗随时可能爆发,战机随时可能升空,而越南人会不会对这些天之骄子们制造麻烦,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事实上,整个空军驻越部队和越南人是严格分离的,越南人被缴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武器装备,大量的军事禁区被划分出来,没有通行证,根本就不能通过,层层关卡确保任何不怀好意者被拦阻在危险之外,确保没有一枚炸弹或者导弹进入军事禁区!

就这样,林*和他的战友们度过了在越南的最初几天!

第三飞行团就要闷出味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