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09章 结束(1/2)

第二天,被封闭了一天的大京才恢复正常,可以自由的进出,而不是前几天那种全面戒严。

然而,城中人却在猜测,昨日戒严是在为哪般?

有知情人说,是因为王韩卢将军要回来了。

可有人奇怪了:“王将军每每回京,哪次不是夹道欢迎,怎么会将王将军关在城外……而且昨日并没有看见有人回城,城门是一次也没有开过的。”

知情人不语。

过了几日,匈奴使者回国,带走了大量的粮食布匹金银,他们骑马来的,走的时候却是坐着马车的,最后一辆马车轓上悬吊一颗头颅,那头颅血迹斑斑,毛发遮掩,根本看不出原样。

一女子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看着那颗头,轻声道:“古来今往多少事,便是这般不断轮回。”

有人见她生的好看,便凑上来搭话道:“姑娘认得?”

女子便转身看着他,眼波流转间是无尽的狐媚,她带着点儿笑意道:“他便是你们口中的王韩卢。”

这消息冲击太过巨大。

那人道:“姑娘,慎言……”

女子只笑了笑,转身走了,没于人海。

女子的话在京中引起轩然大波,大京中的人基本上非富即贵,隔着几个亲戚总能和朝中皇宫扯上关系的,各自打探下,新皇本大力压下的事儿也瞒不住了。

新皇索性也不瞒了,在朝中扫视了一圈儿,等人出来做替罪羊。

李太傅扫视了一圈儿,站了出来。

李太傅是帝师,是真切教导过新皇的,是两朝元老,打从老皇帝起就深受信赖,新皇帝对他也是一向尊崇,不然不会把毒杀王韩卢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

他站出来,新皇是万般不高兴的。

新皇道:“太傅,你这是……”

李太傅从聂双言口中知晓了自己的结局,便分外淡定了,他已经从容的安排好自己的后事,今日在朝堂之上站出来,便是为了走向自己的死期。

李太傅道:“这件事是老臣的主意,倘若需要给天下黎民一个交代,也应该是老臣。”

他的言外之意,新皇听明白了,李太傅不外乎是说,皇帝没有错,即便有错也是臣子的错。

像这样的事,更应该把皇帝摘出去,皇帝是万万不能认的,要认也只能臣子认。

新皇不蠢,他如果蠢,也不可能在一群皇子中稳坐太子之位,他不过是目光短浅罢了,目光短浅对普通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然而,他是帝王,帝王目光短浅就很要命了。

当年,他为太子时,老皇帝认为他心善仁厚,纵然目光短浅,却有老臣看顾,又有李太傅那种的人守着,是没有问题的。

老皇帝却忘了,做太子和做皇帝是不一样的。

倘若做太子还能听得进去人劝,那么做了皇帝,谁不是唯我独尊?

新皇决意和匈奴求和,为此愿意枭首王韩卢,将其头颅给予匈奴带走。

此事上,新皇一意孤行,并不听人劝告,如今出事了,又不敢承担。

李太傅很失望,加上又想好一切,因此就站出来了。

皇帝既然听懂了,便下朝后将李太傅留下,问李太傅有什么想要的。

李太傅道:“臣听闻,罪不及父母家人。王韩卢将军既死,他的家人,陛下就放过吧。而老臣……”

新皇道:“朕不会因此而对太傅……”

李太傅道:“陛下处罚了臣,才能将自己摘出去。”

李太傅接着道:“陛下趁此就将老臣那些不孝门生清理了吧。臣的家人便遣返回乡。臣之后人都愚笨不堪,难以承担重任,陛下不如把他们逐出大京,三世之内不能回京,不得做官。免得他们愚蠢,受到有心人的利用,反而祸及家人,不幸而终。”

新皇答应了。

过得几日,发了皇榜,只说是李太傅嫉妒王韩卢将军,私下和匈奴使者做了交易,鸩杀了王韩卢将军,如今经新皇查实,便将其赐死,其家人赶出大京,三世之内不能回京,不得做官。

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然而,大多数人都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新皇这令看似不狠,实际上狠极了,众人心中一凛。

近来,新皇对李太傅门生通通收拾了个遍,也是很吓人了。

他们却不知道,这都是李太傅的主意。

而李太傅,发了皇榜那日,大京里的人都看见了一个极其美艳的女子走进了他家,李太傅将她奉为座上宾,邀请进了书房。

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女子没过多久就离开了,李太傅一直没有离开,等到下人忍不住进去看的时候,便发现李太傅死了,下人被吓坏了,大叫引来了更多人,李老夫人赶来看见了,发了好大一通脾气,正要派人去查那个妖艳女人是谁,是怎么害了她夫君的,宫里的太监便来请他们出大京了。

李老夫人离开前让太监转告新帝,一定要让新皇查出幕后黑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