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章 下游闹事(2/3)

过味儿来,一众官员一个接一个地扑跪在地不再吵嚷,户部方何顺势跪下,眼力在几个起高调的县府官员脑袋上逡巡了一遭,挺着书生薄薄的身板儿,字正腔圆道,“水患堪危,百姓闹事皆是因官府风声而起,下官认为,安抚百姓是为先,只不过,上游水位迫近极限,下游看着堤坝也是战战兢兢,泄洪之事恐怕需得尽快作以打算。”

户部开了口,下游县府立即顺着杆儿往上爬,一说百姓安置,二说赈灾款项,条理清楚地就差写个单子直接伸手要钱,压根儿没人揣摩“安置百姓”这四个字里百转千回的躲了多少险阻艰巨。

方何没应声,直不愣登地盯着肃王,不眨眼睛。

肃王掀起眼皮觑着下游县府的官员,又瞧了瞧因着百姓闹事满脸烦躁的方何,虎着脸道,“之前的安排照常,明日一早雨势不减的话再疏散开闸。加固堤坝视察雨势的事儿还是徐侍郎全权负责,方侍郎一会儿随着本王到下游往看看,有劳付统领届时借本王调用几十号人马,先往疏散河道旁的百姓。”

他话音刚落,伏跪在地的诸位官员齐刷刷地抬头,皆是讶然不止。徐清芳被这兜头落下来的重任砸得眼冒金星,方何直接傻了眼,咂么着肃王话里话外的意思,“殿下……殿下是打算带兵弹压百姓不成?”

“方侍郎方才也说了,劫道闹事本是因官府风声而起,官府不出面解决,他们自然难以平息。”肃王忽然笑了一下,“至于出兵弹压……侍郎大人未免言之过重。朝廷下派粮草本就是为补赐与备不时之需,本王带兵历来只对敌寇不对平民——况且,弹压与否,本王说了也不算啊。”

肃王这话说得实在模棱两可,付杭隐约生出几分猜测,眼力落在风雨不动的方何身上,转瞬明确过来肃王要带着这位满腔忠肝义胆的文弱书生到处颠簸是为何事……

这不就是扛着块会走会说话的挡箭牌么?

付杭掩唇干咳了一声,本意是提示肃王莫要太过于针对洪光天子派遣的方何行事,孰料那位三殿下瞄都没瞄他一眼,眉宇间的故作深重渐而沉了下来,冷哼了一声,又道,“在场诸位与其担心百姓安危,倒不如扪心自问,这诱得百姓闹事的风声,毕竟是从哪位的口中,趁着风雨交加的夜里,言之昭昭地传出往的。”

肃王此番前往泗水下游事关重大,方何一脸阴晦地筹备整理脚不沾地,正此时,竟有一道身影,悄无声息地钻进正因着染病昏睡不醒的懿德太子帐中,端正地长执揖礼。

理该因病卧床不起的懿德太子正捏着一张信纸端坐在书案旁,他觑见来人,轻轻按下信纸,招了招手示意执礼之人上前来坐,轻声道,“泗水混乱,有劳三弟操心了。”

这厢跟昭王殿下喝了半天的凉茶,杨不留赶回肃王府时将将踩着酉时的边儿,被着急忙慌地跟老林说话吩咐,转身撒腿就跑的念儿扑了个满怀。

杨不留一肚子凉茶喝得胃疼,被小丫头卯足了气力撞这一下撞得眼冒金星,踉跄了一步险些跌在一旁,皱着眉掩唇吞咽了几下,勉委曲强地把冲到喉咙的酸水灼痛咽了回往。

老林一眼就瞧出杨不留脸色惨白不适,径直上前在莽撞的小丫头手臂上拍了一下,“你这丫头,又不看路!”

说着,老林赶忙先把人迎进府,一再确认杨不留身材无恙这才安心退下,不做追问。

然而老林沉得住气,念儿却终回年少,心浮气躁地想讨着杨不留问个明确。

这会儿正是肃王府饭堂热烈的时辰,胖子不在厨房,念儿一边儿念叨着杨不留胃不舒服得喝点儿汤粥养着,一边儿哼哼唧唧地绕到杨不留身旁,翻出躲在袖口的字条,捏搓了几下,迟疑着该不该问这话。

字条上只写了一句——若酉时未回,寻嘉平王相助。

杨不留搅和着水盆里那一尾活鱼的动作一停,伸手一摊勾了勾手指,示意她把字条搁在掌心,转而反手一扔,由着这张简短的字条在火焰里燃烧殆尽。

杨不留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鱼买错了,鲫鱼刺多。”

念儿一怔,“啊?”

杨不留低低地笑道,“有甚么想问的赶紧问,别吭唧了。”

“……”念儿干咳了一声,有点儿羞赧露怯。

身侍两主自有主次,老林和念儿一头牵扯宫中一头落在肃王府,若是寻常平日,宫中许是不会在意肃王府里里外外的风声动静,但有秦贤妃护国寺栽赃在先,后宫中形势摇摆不定,宫外诸位皇子的一举一动便与后宫存亡息息相干。

念儿绕着水盆转了几圈儿,盯着盆里那位逍远自在的鲫鱼瞧了半晌,凑到杨不留身旁蹲下,低声道,“姐……为甚么要找嘉平王殿下,他才十三岁,能有甚么措施?再者说,您若是跟昭王殿下没谈妥,找贵妃娘娘出面,岂不是更好说话?”

“后宫行事不便,先前贵妃娘娘在护国寺的事儿固然过了风口,但宫外的事儿传到宫中轻易生变,需得顾着贵妃娘娘的周全。”杨不留一偏头,视线眺着漫溢地米汤挑了挑眉,直等念儿忙叨了一圈儿回来才又持续道,“嘉平王再年幼也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