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一九章:唱和(2/3)

好使,锐利的眼神直直地看向郑驰乐。

对上这道带着审视和评判的目光,郑驰乐居然有种回到了郑存汉面前的感觉。

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是个执着、固执又较真的老人。

郑驰乐连忙问好:“丁书记好,我是郑驰乐,今天刚来。”

丁老书记的眼神比丁于飞要老辣,一下子就扫到了郑驰乐沾满泥泞的鞋子。

要把鞋子弄脏到这种程度,应该走了不少路才对。

丁老书记问:“郑乡长是直接来报道的吗?”

郑驰乐没想到丁老书记一开口就问了这么一句话。

他回道:“丁书记不要叫我郑乡长,叫我小郑就行了。我确实没直接过来,而是先在我们乡里走了一圈,跟乡里人说了说话。”

丁于飞诧异地看向郑驰乐。

他从姐夫那边听说了郑驰乐中午就已经报道,当然知道郑驰乐是来晚了,但没想过郑驰乐是去做这事儿。

丁老书记却没觉得诧异,虽然他的职位一辈子都只是青花乡的乡委书记,可他年轻时也是出去见识过的——说是阅人无数也不为过。

打从瞧见郑驰乐的第一眼开始,他就知道这个半大少年之所以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最北部的穷苦地方,确实是想踏踏实实地做点实事。

看出了这一点,丁老书记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他继续问:“那你有什么收获?”

郑驰乐说:“不敢说有收获,就是了解了一点儿皮毛,比如我们乡里产什么、缺什么、大伙日子过得顺不顺心之类的,还有就是很多人都夸丁老哥做事风风火火,看着就有劲!”他补充,“也有很多人惦记着丁书记您哪!”

丁老书记人老成精,哪会不明白郑驰乐这是在抛出橄榄枝。

他罕见地露出了一丝笑容:“大丁,你得好好协助郑乡长的各项工作,我这把老骨头眼看是不行了,往后乡里还是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他抓起丁于飞的手,又抓住郑驰乐的手,然后把他俩的手搭在一块,“你们握个手,往后要同心协力地办事。”

丁老书记的手虽然瘦得很,但非常暖和。

郑驰乐感受到那有力的劲道,郑重地跟丁于飞握了握手:“以后还要丁老哥多提点。”

丁于飞明白了丁老书记的意思,面色也很郑重:“提点说不上,办事我绝对不躲懒。”

郑驰乐爽朗一笑:“我也不躲懒!”

正事说完了,郑驰乐就问起了丁老书记的身体状况。

丁老书记显然不想多提:“人老了,病自然就来了。我也去县城治过,没用,听说到了我这个年纪,心血管疾病肯定会有,所以你们也别再挂心,我都活了六十几年,够本了!”

言下之意竟是不想再治疗。

丁于飞在一边欲言又止,最终却还是被丁老书记用眼神堵了回来。

郑驰乐当然注意到了他们之间的交流,他仔细一想就把好些事情串了起来,状似无意地提起另一件事:“听说乡里的小学今年重修好了?”

丁老书记不言。

丁于飞意识到郑驰乐非常聪明,一下子就触及根本。

眼看郑驰乐猜了事实,他也不想顾着丁老书记的意思了,脸色苦闷地说出事实:“重修小学是丁书记自己掏的腰包,上头一个子都不肯出!因为这件事,丁书记药都停了。”

郑驰乐心头微微一震,虽说他隐约猜到了原因,亲耳听到却还是有不一样的滋味。

丁老书记责怪地看了丁于飞一眼,叹息着说:“我们乡里穷,这几年年轻人都去外面打拼了,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我们这些穷乡僻壤里头老人看小孩向来不重视教育这一块,只要给他们填饱肚子就好,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起步不能晚,本来起-点就低,再这么下去就会永远地落后于人,所以这一块一定要抓——有钱要抓好,没钱更要抓好!”

郑驰乐知道这是“进城潮”带来的后遗症,一时有些沉默。

丁老书记见他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也没再说话。

郑驰乐静默许久,对丁老书记说:“您能让我帮你看看这病吗?”

丁老书记一怔,没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郑驰乐说:“我早年就跟着我师父学医,这几年也没落下。我刚刚观察到一些症状,觉得您这不是简单的‘老年病’。”

事实上郑驰乐想到的是一种地域性流行病:羊毛疔。他记得这种病正好在这一带流行过,症状跟丁老书记的表征非常相似。

郑驰乐将自己的推断娓娓道来:“根据《证治准绳》这本医书里面记载,在这一带曾经出现过这么一种流行病——因为患有这种病的患者的身体上会出现一些瘤状肿大,这些瘤状物里面包着些类似于羊毛的毛状物,所以医书上把它叫做羊毛疔。这种病跟我们现在说的心肌病很相似,最主要的症状是呕吐——伴随着胸闷、心悸、肢端浮肿,甚至昏迷、抽搐或者休克。”

丁老书记还没说话,丁于飞就接腔:“这症状几乎都对上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