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八章 反击在继续(1/2)

虽然苏军的反击攻势已经被阻止了,中华军情报机构仍认为苏军有相当数量的预备队可以使用,因此不能等待,要实施反攻消灭眼前之敌,这个战略证明是正确的。

因为斯大林会从从西伯利亚军区,土耳其斯坦军区和苏联欧洲地区调动新锐师团至战线。

当朱可夫元帅及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此次建议的攻势被斯大林批准后,苏军在8月初共投入了58个师的预备队,有这些新锐师团的参战,参与反攻行动的苏军总数已经达到一百二十万人,在人数上比中华军多出两倍。

不过,由于心部署,中华军在一些重要据点上却达到1对1的人数均势。

194年8月19日,反攻由中华军在西伯利亚方面展开,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苏军露出崩溃的迹象。

194年9月5日,斯大林签署作战命令,命令苏军在整个战线上转入全面防御。

但是,由于苏军未能在现有位置上建立有效的防御及需后退以重整其战线,苏军前线将领一致认为现时的战线不能坚守。

9月14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指挥官为马特维-瓦西里耶维奇-扎哈罗夫大将最终在没有斯大林的批准下向西面的泰舍特作有限度的撤退。

9月20日,在与苏军高级指挥官的会面期间,斯大林撤销撤退令并命令其士兵坚守每一寸土地,如果有需要则挖掘壕沟以掩藏榴弹炮。

朱可夫元帅表示反对,指出这样做带来的损失实际上比战斗中的损失更多,运送的作战装备行动因交通问题而不得不停了下来,这都是因为中华军空军的积极行动。

相反的,斯大林坚持坚守现时的战线,朱可夫元帅在当日被解除职务,同时被免职的还有四个军长,官方的理由是健康原因。

与此同时,中华军的攻势持续。

在西伯利亚方向,攻克了泰舍特的张救国中将的装甲部队则继续向西推进,中华军的前线第12装甲旅指挥官试图快速前进包围苏军,但在坎斯克遇到苏军顽强抵抗并被迫停止前进,从而形成了一个突出部直至后续命令的到来。

但是在中亚,进展则迟缓得多。

中华军只是分别在8月16日的反攻开始令筋疲力竭的苏军后退了100至250公里。由于未能在一次快速打击中消灭苏联主力,中华军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等待下一步命令。

中华军的攻势将苏军反击部队击退,战争的前线已经非常接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阿斯塔纳,杜尚别,这些城市开始受到直接的威胁。

中华军在初期的成功令叶奋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于坎斯克的突出部,中华军空军发起不间断攻击以尝试消灭该突出部苏军,苏联守军在每一刻均付出巨大的代价。

苏军估计损失五十万到七十万人,而中华军估计损失三万九千至四万一千人。

194年11月,苏军从坎斯克突出部撤走导致西伯利亚方向的战线向西转移。

虽然如此,莫斯科战线直至194年12月才平静下来,当时苏军被中华军从阿斯塔纳赶了出去。同时,杜尚别被孤立。

由于对其军队未能反击成功而震怒,斯大林在194年12月19日将大部份苏军军官撤职,但使得大部分新进将领只有少许或缺乏实战经验的军官。

朱可夫元帅在其回忆录中写道:“这使我们的关系变得冷漠,一种不能消除的冷漠,他不再相信二战当中那些英雄的部下。”

一个星期以后,他又撤换了5位高级军官,但恢复了朱可夫元帅的职务。

尽管并不是一次压倒性的失败,但它令苏联通过一次决定性的胜利打跨中华军的愿望落了空,并使斯大林相信,一个强大的对手诞生了。

1948年1月5日,在克里姆林宫的会议上,斯大林宣布他正计划一次大规模春季攻势,将连续在西伯利亚及整个中亚地区发动全线进攻。虽然受到朱可夫元帅的反对,但该计划最终被服,朱可夫元帅接纳了这个计划。

但是,由于苏军预备队的不足及中华军的战术技巧导致了苏军的巨大的伤亡。

此外,再加上苏联军队的一系列巨大失败,最终导致中华军成功在实施攻势并在1948年引致新西伯利亚战役。

从194年月10日至194年10月日为止,苏军的伤亡数字大约为642000至805000人,而中华军的伤亡数字则为69000至2000人。

194年10月1日,中华军先锋部队已到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东面的博罗季诺防线,这是一条仓促地建成的双层防御工事防线,它的宽度在0公里左右。

虽然最近得到增援,在该线上布防的苏军,包括苏联第5,第16,第4,第49集团军的兵力仍只有九万人,远远不足以阻止中华军的进攻。

基于这种情况,扎哈罗夫大将决定集中力量在三个据点-泽列诺格尔斯克,博罗季诺,索斯诺沃博尔斯克。并对击溃的各个集团军从头开始进行了重组。

尽管有十万名额外的苏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躺赢 龙王难伺候 黑神话:身外化身掌握万千兵器 重启黄金年代 吾凰万岁:男妃欺上殿 马前卒 欢喜如墨 情深似月 弑佛 一觉醒来有了老婆女儿 道之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