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节 家人(1/3)

帝王无家事,李峙对此也是相当清楚的,在所谓的“谋逆案”中,李峙派出十路使者,分别去拜访那些藩王、公主皇亲国戚,宣示皇帝的意思:“我知道你们在搞小动作了,好啦,现在大家别越陷越深,叫外人看笑话。”

李元景、李愔被皇帝“请”入京城,皇帝特别为他们修建了房子,为他们提供修炼仙丹的地方。

在定州当刺史的霍王李元轨是大武皇帝的儿子里唯一掌握了兵权的人,他和韩王元嘉一武一文在“元”字辈里被称为“双璧”,是宗室里难得的人才。

李元轨当即表态,表示了对荆王的不满,但是希望皇帝不要下杀手,为这位目前大武皇帝诸子里最年长者留一个幸福的晚年。

李峙回信说:“尽管六叔和六哥有管、蔡那样的居心,但是却没有那样的行为,国家需要安定,我就不得不使他们暂时和外界隔绝,这样避免那些坏人再去引诱他们,也希望各位提高警惕,不要让我家陷入司马家那样的危机里。”

李峙其实也了解自己的这个六叔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他好言安慰了怕得要命的李元景,主要是把他从是非中拉出来。但是对于程道士等人,皇帝则没有丝毫仁慈的意思,他们全部被处决,而且是就地处置,干净利落。

江夏王府。

李道宗自征辽战役后,就辞掉了所有的职务,只戴个检校礼部尚书(检校就是暂代的意思,有时候是个荣誉称号,不管实事),只负责在文件上画圈就行了,也不用去上班。

退休下来后,李道宗就认真地读起书来,开始准备自学成才,老了也搞几本书,比如搞点《李道宗品隋史》之类的讲座,在国子监也火一把。

“大家到!”内侍唱道。

李道宗没料到皇帝会来,急忙穿好衣服,站起来跑到堂外恭敬地站在台阶边上。

“二十一叔,好久不见了。”李峙笑呵呵地拉起李道宗。

“不知道陛下您会到这里来,微臣礼数不周,还请陛下原谅。”李道宗连忙说道。

“我也是临时起的意思,这又怎么能怪到二十一叔你的头上呢?”李峙笑着说道。

李道宗感激地点了点头,好象又回到当年在辽东的时候。

李峙拉着李道宗,一起在院子里转了转:“目前,高任武在我的支持下,逐渐收复了高句丽在鸭渌水以南地区,现在百济和新罗都不得不保持对高句丽的警惕。”

“陛下为什么不索性灭了高句丽?”李道宗问道。

“那个地方难以治理,一旦灭了高句丽,则便宜了另外那两个家伙。”李峙说道,“这些东夷小儿都是一些胆小而贪婪的家伙,等辽河一带我们的移民足够多的时候,那么就可以解决那些家伙了。”李峙道,“虽然时间长了一点,但是却能很稳固地维护我们东北边境的安宁。”

李道宗也不说其他了,扶杖而行。他起身于千牛备身,在宗室中也算是比较出色的人物,因此文皇帝对他很是看重,可惜人吃五谷,李道宗这个人有点爱财,在军队里也经常接受下级的贿赂,以财取人,被李靖等人所轻慢。辽东一战,他打了败仗却把罪过推到手下,结果李世绩一怒之下把他弹劾了,皇帝私下打了招呼,李道宗自己以脚受伤为理由退休了体面下台。

退休后的李道宗好象也收敛了一些,不再那么盛气凌人,一向深居简出,所以名声比那些整天折腾百姓的李家爷们好了太多。唐朝人物一向都是性格男女,尤其皇族人士,行事是很嚣张的,高祖、太宗都惯着他们,也是为安定社稷,所以对他们容忍。李峙现在坐了天下,修改制定了法令,所谓“依法治国”并不是空口号,对这些人就开始念紧箍咒了。在真实的历史高宗皇帝基本上都是按章办事,尽管不会有大功劳,但是肯定也不会犯大错误。

因为李峙的能干,太宗皇帝并没留下太多的政治交代,《贞观政要》还是李峙亲自主持要求弘文馆学士根据太宗的讲话编修而成,并且书写于屏风之上,李峙经常阅读。

李峙一改武德、贞观两朝对皇族亲贵的宽容,而改为严厉,那些宗室也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么惬意了。

李道宗对李峙严厉打击宗室也是有看法的,但是却没什么明显的表示,有很多族里子弟找上门来,也被他轰了出去。

“景恒兄现在在做什么?”李峙问道。

李道宗说:“多谢陛下挂念,他现在嘛还在太学读书,先帝说过‘将不传三代’,我想还是让他从文学习怎么处理政事才是正道。”

李峙点了点头:“叔父你有大功劳,等景恒兄团甲的时候,朕去打个招呼,外放他去历练一下那就是社稷之才。三代外而黜籍为民,不是我心狠,我实在不愿意看到李家的子弟就这么生活在祖先的福泽里而不长进,我希望各位伯伯叔叔都能理解我的心意。”

李道宗连忙说道:“陛下的苦心才是为了大家的万世计,现在宗室里子弟确实也太不象话了,这为非作歹地自有法令制约,那整天斗鸡走狗的却没个人管。”心里也明白,这是皇帝在许诺他的好处,做为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特战狼王 全能真千金她马甲又被拆了 逐鹿之召唤猛将 界灵之斗灵大陆 重生一九八五 皇上请赐休书 美女总裁的贴身仙帝 光之子 终极高手 秦将赵括(捡到一只始皇帝)